李芳
摘 要:根據(jù)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和高考考綱對本課的要求,將新課標與考綱,教學與考試融為一體,以構(gòu)建學生主動樂學、優(yōu)質(zhì)高效、提升能力、適應高考和未來發(fā)展的有效課堂教學。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小組合作探究為基礎,做到課前有預習、課后無作業(yè),突出“知識當堂消化”的原則,切實減輕學生課外負擔,把課外時間還給學生,把校外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身生涯規(guī)劃有目標、有方向的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真正落實新課標的要求。
關(guān)鍵詞:教材分析;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6-046-01
0
一、教材分析
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從分散逐漸走向整體,是人類社會從農(nóng)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過度的分水嶺。同時,西歐國家通過早期殖民擴張,為西歐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原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為工業(yè)革命的出現(xiàn)提供了前提,啟動了經(jīng)濟全球化的進程。因此,本課在教材中具有開篇點題、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此確立本課的學習重點是: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認識其深刻的歷史根源和歷史必然性;辯證分析新航路開辟進步性與災難性并存的雙重影響。學習難點是:理解其建設性和破壞性并存的復雜影響,辯證、全面地評價其歷史地位。
本課課程標準:概述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認識地理大發(fā)現(xiàn)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高考考綱:新航路的開辟及其對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核心素養(yǎng):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基于以上依據(jù),本課制定如下教學目標:(1)理解新航路開辟的歷史背景以及對歐洲、對世界的影響,并在這個過程中掌握史料的搜集、梳理與運用的能力;掌握迪亞士、哥倫布等人開辟新航路的概況,并學會制作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路線圖;理解地理大發(fā)現(xiàn)、商業(yè)革命等課標中要求的歷史名詞的含義;學會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2)通過圖文史料分析、互動探究等引導學生理解和歸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通過地圖動態(tài)演示、表格歸納使學生更清晰明了掌握新航路開辟的過程:通過問題探究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開辟建設性和破壞性并存的雙重性影響。(3)既感受航海家勇往直前的開拓精神,又了解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血腥與罪惡。辯證、全面地評價新航路開辟的歷史地位,是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情感教育的極好素材。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依據(jù)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認知和實踐活動的能力。
二、教學設計
1. 導入:呈現(xiàn)《馬可·波羅游記》插圖
師生共同設計問題:馬可·波羅是意大利人,生活在13世紀,他曾經(jīng)到過中國,后來他的經(jīng)歷整理成書,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知道的《馬可·波羅游記》。馬可·波羅的書出版以后大受歡迎,在歐洲相繼出現(xiàn)了175個不同語言的版本,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請同學們仔細觀察14世紀、16世紀兩幅圖片的差異表現(xiàn)?差異的原因?由此導入新課。設計意圖是通過了解學生的課外知識,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本課要學習主要內(nèi)容。
2. 講授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新航路開辟的原因、經(jīng)過和影響。通過課前預習,學生了解新航路開辟于15世紀前后,從西歐出發(fā),意在通往東方尋求黃金。
合作探究一:他們?yōu)槭裁匆ふ尹S金?
歷史教學注重史論結(jié)合,論從史出。教師展示以下兩則材料:
黃金,這人盡可夫的娼婦!它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邪惡的變?yōu)楹戏ǖ?,卑賤的變?yōu)楦哔F的,老邁的變?yōu)樯賶训摹鼤乖{咒者受到祝福,使白癡變?yōu)橘F人。
——莎士比亞:雅典的泰門
黃金真是個奇妙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可以為所欲為。有了黃金,甚至可以使靈魂升入天堂。
——哥倫布
設計問題: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歐的什么社會現(xiàn)象。學生分組討論后得出結(jié)論:西歐人認為黃金很重要。學生回答后,教師應該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為何在15世紀的歐洲,黃金變得如此重要:在15世紀前后,西歐國家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作為貨幣的黃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歐洲社會各階層人士無不渴望獲得黃金。通過分析材料,使學生掌握閱讀材料,找關(guān)鍵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合作探究二:他們?nèi)ツ睦飳ふ尹S金?
對這一問題,學生會不假思索地認為去東方。這是作為現(xiàn)代人的我們在已知史實下做出的判斷。那么,當時歐洲人是否一開始就想去東方尋求黃金?為什么不在歐洲尋求黃金,要不遠萬里飄洋過海去東方?老師將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獨立思考再合作討論,為幫助學生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展示“全球金礦資源主要潛力分布示意圖”。邀請四位同學分別代表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的四個船隊,在電子交互白板上呈現(xiàn)的空白地圖上畫出各自開辟新航路的路線。其他學生在學案中提供的空白世界地圖中畫出。學生畫完之后,先學生之間點評,然后老師糾錯、總結(jié)。教師起到組織者和引導著的作用。
合作探究三: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對這一問題采取開放性的辯論方式,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回答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如橫向回答對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對歐洲、美洲、非洲、亞洲分別帶來的的影響;縱向回答對當時和之后的影響;一分為二辯證回答其積極和消極的影響等。
3. 教學反思:作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歷史解釋,要求學生以史料為依據(jù),以歷史理解為基礎,了解對同一歷史事物會有不同解釋,并能對各種歷史解釋加以理解和評析。在本課教學設計中,將材料呈現(xiàn)給學生,注重學生學生能力的提升,這樣更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通過從不同角度評價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使學生掌握多種史觀分析問題的方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在教學中要起指導者的作用,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進一步落實新課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