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和成 方圓妹
【摘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上向世人宣告:“中國進入新時代”。高校肩負著宣傳黨的新思想、新舉措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遠。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多元文化沖擊,大學生方向性缺失;娛樂化泛濫,大學生任務性不強;說得多干得少,大學生行動性不足的新挑戰(zhàn),應采取堅定主心骨,把握主方向;掌握學娛度,增強任務性;鼓勵大學生學以致用,落實行動性的新對策。
【關鍵詞】新時代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055-02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有新思想、新舉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傳播黨的思想、舉措的重要渠道。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不少新挑戰(zhàn)。如何在高校將黨的新思想、新舉措宣傳到位,讓大學生更好地認識新時代、接受新時代、貢獻新時代,值得深入研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入新時代
從小學的思想品德課到中學的政治課,再到大學的思想政治課,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陪伴”著我們成長。我們在接受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認識什么是品德,學會明辨是非,懂得榮與辱的區(qū)分。我們學會為人處世、遵紀守法,做一名合格公民。同樣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是大學生的必修課,在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方面起著不可替代與不可或缺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為五大模塊,“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與“形式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和政治”。這五大模塊分別從品德修養(yǎng)、法律素養(yǎng)、國情分析、歷史脈絡、哲學熏陶、世情洞察等方面加強大學生德學修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培養(yǎng)知國情、懂世情、察民情之品德高尚的大學生。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標志著中國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意味著新形勢、新環(huán)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挑戰(zhàn)。
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1.多元文化沖擊,大學生方向性缺失
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這是眾所周知、不容置疑的共識。世界各國經濟的頻繁往來、交換,相應地帶動各國文化的相互交流。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或多或少給一國文化帶來“印記”。就我國而言,當前大學生面臨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的文化“饕餮大餐”[1]。有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有時尚潮流的西方文化,有令人發(fā)指的恐怖文化,有燈紅酒綠的色情文化,有觸目驚心的暴力文化等。各種文化都有自身“魅力”與“缺陷”,部分缺乏甄別能力的大學生或許只看到一種文化的“魅力”,被其“魅力”蒙蔽了雙眼,甚至是沖昏了頭腦,失去了理智,對該文化的“缺陷”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正是多元文化的沖擊、影響,造成當前大學生文化選擇的困難,他們仿佛處于文化的“十字路口”,向東還是向西?往左還是往右?他們陷入選擇的困局,處于方向性缺失邊緣,淪為不折不扣的“迷途仕子”[2]。如何為面對光怪陸離多元文化的大學生指明選擇、前進的方向,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挑戰(zh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時候“大顯身手”,肩負起為大學生“指點迷津”的重任,成為大學生至親至敬的人生“導師”。
2.娛樂化泛濫,大學生任務性不強
美國媒體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爾·波茲曼在他著作《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中指出,社會公共話語權的特征由曾經的理性、秩序、邏輯性,逐漸轉變?yōu)槊撾x語境、膚淺、碎化,一切公共話語以娛樂的方式出現(xiàn)。尼爾·波茲曼的見解深刻,可謂高瞻遠矚,正確預見了當今社會發(fā)展面貌的一面。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節(jié)奏快,人們處于劇烈競爭、高壓力生活狀態(tài)之中,尋求減壓、釋放壓力是不可避免的,娛樂自然而然成為人們有效應對強壓力的選擇。
高校大學生也受這股風靡的娛樂之風影響,紛紛效仿。有的大學生以學業(yè)壓力之大為理由而借助游戲、電影等來釋放壓力,這不可厚非。但有些大學生控制力弱,整天沉溺于游戲、電影不能自拔,導致荒廢學業(yè),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與定下的目標[3]。大學校園文化受娛樂文化侵襲,這也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教導大學生如何處理好學業(yè)與娛樂兩者之間的關系?怎樣啟迪他們掌握好娛樂的尺度?用什么樣的方式才能讓大學生深入思考學業(yè)與娛樂孰輕孰重、本與末等問題,來加強他們對學業(yè)、創(chuàng)業(yè)、工作等方面的任務性、使命感的培養(yǎng),避免大學生“不務正業(yè)”之嫌。
3.說得多干得少,大學生行動性不足
無論中學教育還是大學教育,知識傳授方式依然是以老師課堂講解為主,學生也已經習慣老師“一言堂”的授課方式。大學生從大一到大四上學期,都是處于學知識、學理論階段,他們在校期間社會實踐較少,更缺少專業(yè)老師指導社會實踐。長期如此,大學生光知道理論知識,卻不知道如何應用于實踐,即說得多干得少。久而久之,不但影響大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社會實踐能力,還助長他們眼高手低、懶惰松散的陋習[4]。如何“補足”大學生行動性,讓他們“擼起袖子加油干”,這又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
新時代必然有新挑戰(zhàn),隨之而來的是新要求、新起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在新時代,應當有新思路、新對策。
三、應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戰(zhàn)的策略
1.堅定主心骨,把握主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xù)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5]總書記直截了當、斬釘截鐵地指明新時代的歷史脈絡,新時代的中國要舉什么樣的旗、走什么樣的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和國家思想傳播的主陣地,必然要教導大學生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方向。盡管當前有多元文化沖擊、多元文化并存,但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們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應該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心骨,緊緊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主方向,讓大學生不被其他文化迷惑,做到“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矢志不渝地豐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2.掌握學娛度,增強任務性
“這個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時代?!盵6]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的實踐主題,即新時代要完成什么樣的歷史任務、進行什么樣的戰(zhàn)略安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當圍繞新時代的實踐主題,增強大學生的任務性與使命感,以免他們游手好閑、碌碌無為?!斑@個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 [7]總書記指明新時代的民族性,新時代要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實現(xiàn)什么樣的宏偉目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大學生掌握學業(yè)與娛樂的尺度,以學業(yè)為主,娛樂為輔,以滿腔熱情、砥礪奮進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學業(yè)當中?!斑@個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總書記強調新時代的人民性,新時代要體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大學生是黨和國家的建設者與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讓大學生始終銘記報效祖國、造福人民的使命,以使命增強大學生的任務性。
3.學以致用,落實行動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這個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時代”[8]??倳浿赋鲂聲r代的世界性,為全體黨員、全國人們指明新時代的中國處于什么樣的國際地位,要對人類社會作出什么樣的貢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把握新時代的世界性,培養(yǎng)大學生的世界眼光,讓他們放眼世界、立足長遠。當大學生著眼世界,會發(fā)現(xiàn)“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意識到自己只是“滄海一粟”,從而鼓足求學干勁,轉變原先的“說得多干得少”之作風,將踏踏實實地學習,最終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激發(fā)大學生的行動性,才能使他們成為新時代的接班人,為中國、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學儉,劉強.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2][美]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李軍林等.信息時代的媒介素養(yǎng)[M].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4]王虹,劉智.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M].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5-8]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
課題項目:本文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B類(一般),項目編號ZL2017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