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兵明
摘要:為適應國家改革開放的新局面、新要求、新環(huán)境,培養(yǎng)出能力合格、素質過硬的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從初中學生開始,通過學科滲透形成學生的比較性思維模式,有助于促進和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等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 ?比較性思維 ?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9
2014年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要聚焦課程改革的關鍵領域和主要環(huán)節(jié),針對制約課程改革的體制機制障礙,研制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所謂“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之一,是指學生在解決真實情境中的生物學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主要包括樹立生命觀念、培養(yǎng)理性思維、發(fā)展科學探究和樹立社會責任等內容。
筆者認為要適應國家改革開放的新局面、新要求、新環(huán)境,培養(yǎng)出能力合格、素質過硬的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一線教師就必須要從課堂這一主陣地入手,以課堂教學為抓手,通過在教學中滲透比較性思維,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經過多年生物課堂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比較性思維在教學中的恰當運用,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可供參考的依據。
一、比較性思維促進和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
以新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章第四節(jié)植物的呼吸作用為例。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思路中,筆者有意識運用比較性思維,指導學生學習植物的呼吸作用。重點從原料、條件、場所、產物、能量轉化、表達式、適用對象、重要意義等方面入手,以植物光合作用作為學習植物呼吸作用的切入點,為學習植物呼吸作用埋下伏筆。這樣,學生在學習植物呼吸作用的過程中,就可以依葫蘆畫瓢,利用比較性思維來學習呼吸作用的相關知識。
教學設計的思路引領學生思考的思路。通過逐步比較,娓娓引導,比較性思維的靈活運用在課堂中大放異彩,不僅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增強了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二、比較性思維促進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以新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為例。在本章內容的復習中,鑒于本章內容在教材中的基礎地位,筆者對學生易混淆的知識點例如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結構異同(不同點、相同點)、導管與篩管(位置、功能、方向、輸送的物質)進行比較復習。
學生通過對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比較,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異同清晰可見,對導管和篩管的區(qū)別(包括位置、輸送的物質及方向等)脈絡清晰。在比較性思維火花的撞擊下,變枯燥乏味為形象生動的文字信息,對學生的大腦產生了較強的思維沖擊力。這一點恰恰符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對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三、比較性思維促進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
以新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七章第二節(jié)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物質循環(huán)為例。在本節(jié)課涉及“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這一探究實驗中,筆者充分挖掘該實驗中的探究成分,讓學生對下列實驗裝置進行比較性探索:你認為哪種方案設計得更合理?
甲:用塑料袋將植物罩住,一段時間后觀察實驗現象。
乙:用塑料袋將花盆罩住,一段時間后觀察實驗現象。
在比較性思考的氛圍中,筆者引導學生一步步發(fā)現異同,并進行探究:(學生比較后思考)為什么塑料袋罩裹的范圍不同→(學生比較后發(fā)現)花盆里的土壤中也有水分→(學生比較后討論)對探究植物經蒸騰作用散發(fā)的水分會有什么影響→(學生比較后分析)塑料袋內壁的水滴究竟來自綠色植物還是土壤無法分辨→(學生比較后歸納)全部罩裹植物會引起干擾→(學生比較后得出結論)甲方案設計比較科學合理。通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比較性思維理念貫穿始終,提高了七年級學生解決簡問題的分析處理能力,也為培養(yǎng)學生進一步解決復雜問題做好了鋪墊,對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比較是一種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的基本的研究方法,通過觀察,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比較的簡單運用到比較性思維的學科滲透,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學習、積累的過程。堅持在比較性思維的實踐探索中學會學習、健康生活,堅持在比較性思維的參與拓展下參與社會、自主發(fā)展。這既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要求,也是培養(yǎng)初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趙錫鑫.生物教學論
[2]陳浩兮.中學生物教學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3]加相知;如何培養(yǎng)高中生的核心素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8年03期
[4]張靜慧;;運用比較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以“酚的性質和應用”教學為例[J];新課程(下);2018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