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春蘭
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中體驗”的朗讀教學理念。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shù)亍⒊浞值剡\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陶冶情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書聲瑯瑯應成為語文課堂的常態(tài)。
關鍵詞 范讀;朗讀;品讀;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8-0199-01
華中師范大學的一位教授曾對我說:“當一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做到大聲、熟練地朗讀,不管什么課程,沒有學不好的”這位教授的話很有道理。朗讀既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也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了“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中體驗”的朗讀教學理念,可見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書聲瑯瑯,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語言的美,在朗讀中走進文本深處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shù)?、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陶冶情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
一、教師范讀,感染學生,幫助理解課文內(nèi)容
朗讀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和目的,但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并不都能讀懂課文,尤其碰到既不好讀也不理解理解的課文,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師應該先研究課文內(nèi)容,思考如何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jié)奏、停頓和速度,聽出輕重緩急,讓學生在聽得過程中進入課文的意境。
例如:《白樺林的低語》這篇課文,感情色彩很濃厚,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文章像一首詩,語言十分優(yōu)美,描繪了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像一首歌,唱出了對普通勞動者的贊頌。這樣的文章老師的范讀顯得尤為重要。老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把學生帶到茫茫的林海,去欣賞北方的原始森林,去看那白樺林,去傾聽鳥鳴山澗、清泉淺唱,去好好的看一看我們可敬的林業(yè)工人是怎樣工作的。老師的范讀讓學生更容易走進文本,受到熏陶,也更容易理解看林人雖然是是普普通通的勞動者,但是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他們是平凡而又偉大的。
二、細細品讀,讓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
閱讀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行為,每個讀者都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可謂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钡牵捎趯W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文學功底以及理解能力有限,很容易造成曲解和誤解。這就需要我們老師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朗讀中走進文本,和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
在語文教學中,讀,是手段,是目的,更是一種過程。唯有讀,才能拉近與文章的距離。寫文章的人“情動而辭發(fā)”,讀文章的的人要“觸辭而激情”。《一夜的工作》是著名作家何其芳的一篇紀實文學,文章記敘了作者在陪同周總理審閱一篇稿子時,目睹了周總理一夜的工作的情形,歌頌了周總理不辭辛苦的工作態(tài)度和簡樸的生活作風,抒發(fā)了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現(xiàn)在的學生活條件優(yōu)越,對文中總理的“簡樸”和“勞苦”難以體會,對作者當時那種心潮澎湃、激動萬分、無限崇敬的心情難以體會。我是這樣設計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的朗讀的。
教師:誰來讀一讀第七自然段?(許多學生舉手,教師打手勢,請學生1站起來讀)
生1:(朗讀)在回來的路上,我不斷地想,不斷地對自己說:“這就是我們新中國的總理。我看見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勞苦,多么簡樸?!薄?/p>
教師:大家說一說,他讀得怎么樣?
生2:讀得比較平淡……
生3:我也這樣認為,沒有讀出對周總理的愛戴之情,也沒有讀出作者內(nèi)心的激動。
……
學生在聽同學朗讀的時候,就是一次“聽”與“思”的過程,就是一次次思維碰撞的過程。他們覺得讀得太平就沒有表達出作者激動愛戴的心情。
教師:是啊,此時此刻,作者是心潮澎湃,難以自已啊,誰再來讀一讀。
一名學生站起來,讀得抑揚頓挫,重讀了“不斷”、“不斷”、“簡樸”、“勞苦”這幾個詞語。為了表現(xiàn)激動,聲音竟然有幾分顫抖。他一讀完。由好幾個同學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說出了自已的感受。
教師:我們的總理是怎樣勞苦??!他一個晚上要審閱一尺來高的一疊文件,他不是瀏覽,而是——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中“他一句一句地審閱,看完一句就用鉛筆在那一句后面畫一個小圓圈。他不是瀏覽一遍就算了,而是一遍看一遍思索,有時停筆想一想,有時問我一兩句。夜很靜,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總理才審閱完,把稿子交給我?!?/p>
學生再次朗讀這一段,“勞苦”這個詞語體會更深刻,仿佛和作者一起在看總理審閱文件。
教師:總理僅僅是這一夜是這樣工作嗎?不,這一夜工作是總理一生工作的縮影!總理幾十年如一日為中國人民的事業(yè)操勞,鞠躬盡瘁。此時此刻,作者想高聲對世界說——(學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在學生心潮澎湃地朗讀中,讀懂了作者的心思,讀出了作者當時的激動、崇敬和幸福之感。學生和作者做了一次心靈的對話,此時此刻,學生的朗讀讓文本升華了,總理“勞苦”和“簡樸”的形象會深深的扎根在他們的心中。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朗讀水平,讓學生從正確的朗讀(含聲調、節(jié)奏等方面)去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從而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節(jié)課堂氣氛,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彼此交融、互動生情的境界,讓語文課堂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