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晗
提問作為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需要教師注重多元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既動腦、又動手、還動口,啟迪他們的多向思維和心智,調動其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養(yǎng)成勤學好問的良好習慣。然而,縱觀傳統(tǒng)課堂提問還有很多不足需要我們改善,需要掌握正確的提問策略才能真正發(fā)揮提問的應有價值。
傳統(tǒng)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很多教師雖然都會設計提問這一環(huán)節(jié),但是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導致提問甚至起到了反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提問過于理性化或隨意化
調查發(fā)現(xiàn),許多信息技術教師每節(jié)課快結束時都會布置一定量的記憶內容要求學生課下強行記憶,課堂上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雖然在某種程度上發(fā)揮了監(jiān)督的作用,但是也會導致學生害怕被老師提問,將課堂提問看做是一場“災難”。這樣的提問過于死板硬套,不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運用靈活的提問方式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與過于理想化相反的是提問過于隨意化。比如公開課上,基本上一節(jié)課都在提問,問題數(shù)量高達20-30個左右,這是非常態(tài)的。即使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多與學生互動,但是只一味的提問卻不考慮提問的提問是否有價值意義,是否能夠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啟迪作用,學生能否從問題中鞏固知識,都需要教師仔細考慮,合理設置。
1.2 提問沒有層次性
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不同,所以教師的提問要具有層次性,也就是梯度。可以按照由難到易、由繁到簡的順序,逐一提問學生?;蛘咴O計的問題要比較中性化,能夠讓信息技術水平高的可以輕松回答,信息技術水平中等的經(jīng)過思考分析后回答出來,信息技術水平低的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
1.3 提問缺乏思考空間
有關信息技術的問題回答并非出口成章,而是需要一定的思考空間或者親身實踐操作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然而,對于一些難度性比例比較高的問題,需要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允許豐富多樣的開放答案存在,才能保證問題的有效性。對于一些過于簡單,直接就能從書本上找到答案的問題,教師要盡可能地減少這類提問的存在,適當?shù)馗淖円幌聠栴}的形式,達到知識活用的目的。
1.4 提問缺少藝術價值
還有一些問題十分缺乏藝術價值,比如直接提問學生“是”還是“不是”,“對不對”、“行不行”,這類的問題導致學生會養(yǎng)成敷衍的態(tài)度,不能夠引起學生的重視度,久而久之就成了“應聲蟲”,我們應當拋棄此類提問,使提問顯示出應有的藝術價值,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新穎度。
2.1 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課堂提問首先要遵循的就是趣味性原則。信息技術課程原本就比較枯燥,如果不通過趣味性的提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那么接下來的教學過程就會走得十分艱難。趣味性的提問要做到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寓意深刻的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感到愉悅與滿足。
2.2 啟發(fā)性原則
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認為,新的知識只有被歸納于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從原有認知結構中找到共同要素,才能將新知識同化,促進學生牢牢掌握新知識。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啟發(fā)性原則,善于利用提問對學生的思維方式產生啟迪作用,拋棄模棱兩可的問題,實現(xiàn)提問的最大價值。
想要保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首先教師應在教學前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先根據(jù)教材內容,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興趣愛好,從而快速抓住重難點,課堂上,圍繞著重難點去設計提問。這樣就可以使提出的問題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和層次性,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所以教師要利用這種心理,設計出良好的教學情境,促進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輕松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還要做好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綜合多種因素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學習“信息與信息技術”這一節(jié)時,因為本課是信息技術課程的第一課,對于從來沒有學過計算機知識的學生而言,上課環(huán)境既陌生又新奇,而“信息”及“信息技術”等概念比較抽象,所以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注意從生活素材中進行提問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的教學目標可設計為:1.對信息和信息技術有一定認識。2.認識常見的信息處理工具,了解計算機的基本應用。3.意識到信息和信息技術的重要性,產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教學重點為了解信息技術的表現(xiàn)形式,知道計算機的基本應用。教學難點為理解信息和信息技術的含義及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的關系。針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提問: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領域離不開計算機?2.信息的傳遞包括哪幾個方面?3.你認為什么是信息技術?
以上幾個問題都不是很難,對于小學生來說,只要稍加思考,就可以得出多種答案。因為都跟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并且沒有固定答案。在學生回答過后,教師再為學生揭開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應用的神秘面紗,學生就會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實用性,從而對這門科目充滿興趣。
總而言之,有效的提問對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所起到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教師要找到合適的方法解決傳統(tǒng)提問方式的弊端,時刻遵循提問的正確原則,課前做好教學準備,課上把握時機、有的放矢地巧妙提問,認真觀察學生的反應狀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提問細節(jié)做出調整和完善,讓提問這支活水,源源不斷地灌溉信息技術教學的渠道。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揚子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