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科學課教學同其他學科教學一樣,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教師要根據(jù)這些原則制定教學計劃,選擇和組織教材板塊,運用適當?shù)姆椒ǎ寣W生扎扎實實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只有這樣、教學的目的才能達到。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教學方法
小學科學課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認識人類對自然界的探索、利用、保護、改造,從而擴大知識境界;培養(yǎng)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結合科學課小制作、小創(chuàng)造、小發(fā)明、小實驗活動,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動手動腦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將來工作打下基礎,為提高民族素質和公民科學文化素養(yǎng)打好基礎。
一、 小學科學課教學方法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 教學趣味性原則
在小學階段,學生對各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問、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從心理角度來看,興趣是引起并維持學生注意力的內部因素,是他們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梢哉f,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引導學生進入科學課殿堂的向導。學生有興趣,才能主動愉快地探討事物,使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精神愉悅、樂不知疲。這樣就會孜孜不倦的主動學習和鉆研,不會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興趣是在精神和心理需要的基礎上發(fā)展的??茖W課知識本身就有著新奇性,而自然科學的變化有著探索性,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培養(yǎng)、深化有著直接的作用。他們一旦對學科學課產(chǎn)生興趣,就會積極從事這項活動。參加的活動越多、活動的范圍就越廣、形成的興趣就越廣泛,獲得的啟發(fā)就越多。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堅持趣味性原則,充分運用科學知識本身固有的新奇性的和吸引力,調動學生廣泛開展課內外活動和課外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各種自然現(xiàn)象的奧秘,把興趣逐步轉化為愛好的志趣。
(二) 教學廣泛性原則
在教學內容上應有廣泛性。可引導學生搜集整理古今中外人類對自然界的探索、利用、保護、改造的故事、讓他們從小對各方面知識有綜合治性的全面了解、不局限在狹小的范圍內。這對開闊眼界、提高興趣、滿足愛好大有益處。因此,教師應結合各學科讓學生廣泛涉獵一些帶有普遍性的現(xiàn)象和概念,這些現(xiàn)象和概念雖很淺顯、普通,但對學生的成長是有幫助的。
(三) 教學可接受性原則
可接受性是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能掌握所學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上應適合學生已有知識基礎、理解能力和生活實際;所舉事例應是學生能觀察到的熟悉事物。
當然可接受并不是“簡單”“容易”。而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已知到未知,則易到難,由淺到深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學生的接受能力低估,阻礙智力的發(fā)展,抑制學習的興趣;但也不能高估,使學生無法接受,不能理解。
二、 小學科學課探究教學法應從如下進行
(一) 認識基本的科學自然現(xiàn)象和規(guī)律
我們生存的宇宙間有千奇百怪、五彩繽紛的自然現(xiàn)象。這一切構成了自然界,他們在不停地進行著各種各樣的變化,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去了解,去認識。如動植物的生長死亡、山石的風化崩毀、水的流動蒸發(fā)、日月的運轉等。自然界的這些變化叫自然現(xiàn)象。人們在進行生產(chǎn)活動,跟自然做斗陣中了解了這些現(xiàn)象的相互聯(lián)系和規(guī)律。如物體的下落是地球吸引力的作用;晝夜的變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轉;四季的交替是由于地球的公轉;風是受熱空氣不均勻等原因造成的
(二) 科學觀察和實驗
觀察是讓學生通過各種感覺器官有意識地認識客觀事物與現(xiàn)象的一種方法。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客觀的觀察,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尋求問題的答案。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利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感覺器官去感知事物,并向學生講明觀察的目的和要求,養(yǎng)成將觀察到的結果如實記錄的習慣。觀察的目的是正確的認識自然現(xiàn)象。只有正確的認識,才能正確地研究,而研究的目的是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這往往需要實驗。實驗是指導學生根據(jù)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人為的控制或模擬自然現(xiàn)象去研究規(guī)律。
(三) 指導科學閱讀和討論
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教材,通過閱讀教材內容獲得知識是本學科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首先要指導學生學好教材,充分運用教科書,然學生讀后能講出某段落的內容,說出書上插圖的含義,能根據(jù)提示要求做實驗,并做出結論。因此,培養(yǎng)學生把書讀懂、會提問題、能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是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
(四) 復習鞏固
復習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教學方法之一。知識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并在多次運用中成為熟練技巧的情況下才能鞏固。因此,復習并不是簡單的重講一次學生已學過的內容,也不是防止遺忘,而是使學生通過復習對熟悉事物和概念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更系統(tǒng),達到溫故而知新。
三、 總結語
總的來講,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過程是藝術的展現(xiàn)。讓我們在小學科學課探究教學實踐中繼續(xù)探究、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總結,使課堂教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麗華.論小學科學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11).
[2]李繼春.如何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實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5(08).
[3]周仕香.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做法和體會[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1(S1).
[4]李順吉.如何提高農(nóng)村小學科學課教學效果[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2(12).
作者簡介:
(大)索朗多吉,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qū)馬鄉(xiāng)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