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倩倩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其不僅為課堂教學迎來了無限的機遇,同時也將使其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如何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已經成為教育者亟待解決的問題。互動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彌補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的不足,并使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將互動式教學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積極與學生開展互動與交流,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自身的主體性地位,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互動教學;教學效率;意義;提升策略
前言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的開展互動式教學,能夠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被充分的帶動起來,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重點圍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就有效應用互動式教學的意義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針對如何運用互動式教學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出了幾點建議性策略。
一、對互動教學的理解
對于互動教學而言,其是一種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即將教師與學生在生活以及課堂上關于教學而展開交流的過程當做教學過程。在互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均是動態(tài)的[1]。通過互動教學的有效開展,能夠使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之間的緊張關系得到緩解,并形成師生互動或者生生互動的良好的課堂教學關系。與此同時,互動教學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情感上的共鳴,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有助于新時期人才的培養(yǎng)。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開展互動教學的意義分析
通常來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向學生傳輸的知識越多,學生掌握的知識也就越多,這也就是我們說的課堂教學效率。然而實際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運用情況如何,始終還是未知的。特別是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小學生而言,其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尚未成熟,如果教師單一的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開展課堂教學,顯然與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相違背,進而無法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課堂教學效率得不到提升。將互動式教學有效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其價值就在于能夠通過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以及互動,將一些碎片形式的信息更加生動活潑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帶動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積極主動的將這些零散的信息化為己用,在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大力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能夠使枯燥繁雜的學習過程轉變成輕松愉悅的學習過程中[2]。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
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開展互動教學的相關策略探究
(一)積極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構建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處在高高再生的位置上,并認為只有嚴師才能夠出高徒,因此對學生十分嚴厲。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卻并不適合小學生,由于小學生年級尚小,而在學校中整天與教師生活在一起,因此通常會對教師存在向家長般的依賴性,教師并不能運用對到成年人的態(tài)度對對待小學生。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的轉變這種陳舊的教學思想,并使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的散發(fā)出來,一改往日苦口婆心的說教方式,通過言傳身教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使學生能夠在不斷的陶冶中得到成長。除此之外,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利用課余時間積極的與學生聊天、談心,爭取融入學生的生活中,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教師就不單單只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更是學生貼心的朋友和伙伴,這樣學生才能夠親其師信其道,更好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當課堂教學進行到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下關于《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課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在帶領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的時候,就可以一改傳統(tǒng)單一朗讀的方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分角色情境表演練習,讓學生分別扮演小白兔、小灰兔、老山羊以及旁白者。之后,教師可以隨機的選出幾組學生到講臺前面進行表演,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積極的參與到學生的表演中,隨機的選擇一個角色來替換學生的表演,成為小組的一位成員,與學生共同表演情景劇,這樣即會使師生之間的距離被無形的拉近了,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同時也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構建民主的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在新時期的教學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主體已經逐漸由教師轉變?yōu)閷W生,而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性,才能夠為良好的師生互動打下扎實的基礎,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相反的,倘若教師依然霸占著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那么無論講再多,也不會有多大的收獲[3]。
第一,教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引導地位,并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這樣才能夠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積極主動的開展知識的探究。
第二,預留給學生足夠自主探究的時間以及空間。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通常教師都會巧妙的設計一些小組合作探討或者教學情境等內容,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想要得到預期的落實卻十分困難,但教師并不能因此就放棄,叢然理想豐滿而現實殘酷,必將存在一定的意義,教師只要將設置的教學內容統(tǒng)統(tǒng)落實到實處,就必定會有所收獲。
第三,給予學生發(fā)展性的評價。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心理尚未成熟,非常希望能夠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贊美,即便是教師不經意間的一句表揚的話,學生都會沾沾自喜很久。因此,教會不放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盡量挖掘學生身上的優(yōu)勢,并盡可能的放大其閃光點,讓學生的心理形成積極的暗示,進而對學生產生一定的激勵作用。
(三)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加強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單一的憑借課堂上短暫的教學時間是根本不夠的[4]。所以,教師可以適當的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不僅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夠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有所拓展,豐富學生的知識內容。
例如,當課堂教學進行到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關于《游金華雙龍洞》一課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在周末的時候到當地的旅游情景進行觀賞,讓學生在景區(qū)的各個景點拍一些漂亮的照片回來。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導游小能手”的活動,在每位學生介紹景區(qū)的同時,教師可以讓其拍攝的找平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在大屏上展示。其他的同學可以隨時的提出自己的疑問,看一看哪個小導游的應變能力最強,進而評選出班級中的最佳導游小能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視,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該充分的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只有帶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效率才會得到一定的提升。將互動式教學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啟發(fā)學生思考并探究知識,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收獲知識的喜悅,從而強化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韓明秀.繽紛互動,感性教學——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策略[J].課外語文,2017(25):84.
[2]肖飛.溝通合作中實現互動教學——如何構建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互動模式[J].學周刊,2016(35):169-170.
[3]劉紅霞.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 提高教學效率[J].初中生優(yōu)秀作文,2015(18):188.
[4]管敏.互動開創(chuàng)新天地——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性[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0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