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輝
【摘要】語文教學是學科建設中的關鍵所在,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整個學習階段極為重要的階段之一,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在這一時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小學語文教學語言是老師知識水平和教學特點的反映,老師的教學語言極大地影響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發(fā)展,同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未來語文的學習?;诖?,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建設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則是在此背景之下,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進行簡單的闡釋和分析,從中找出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并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方向提出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闡釋和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留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繼承傳統(tǒng)文化是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但對于學生來說,課程學習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在此基礎上,語文教學則是促使學生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罢Z文”這一課程,是以教授學生人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為目的。從我們小時候的牙牙學語到后來的掌握外語,這些都是語言學習的過程。語言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揮巨大作用,無論是基本的語言交流還是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博弈,都離不開語言的應用。但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往往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于事物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通常對老師所說的話深信不疑。因此,老師的教學語言極易影響學生的思維。這就要求小學語文老師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語言的魅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發(fā)展的必要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真正學習的開端,這一時期的學生往往以老師的行為作為準則,這就要求老師既要掌握專業(yè)知識,也要有良好的行為品德。在小學的課本中,記敘文、說明文、詩歌往往占據(jù)主要地位,但是抽象、生硬的語言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對于書中的知識往往停留在表層方面。這時老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由此觀之,真正的小學語文老師在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要具備優(yōu)秀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才會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總體水平。
二、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進行簡單闡釋和分析
(一)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理論性、科學性
小學語文的教學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感情色彩,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精神世界,對其中的特色語言進行分析和歸納。例如,在學習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老師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童年時的樂趣,也要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結尾處作者對日本的老師的思念之情。
(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模范、榜樣的作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在教學活動中起的作用尤為重要。而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把老師當作自己的榜樣,進行模仿和學習。因此,老師的語言往往在無形中影響學生的發(fā)展,“為人師表”的榜樣作用就在此顯現(xiàn)出來。在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學校在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的同時也要對老師的語言行為進行適當?shù)囊?guī)范,保證老師用標準化的語言組織教學。而政府教育部門要加強普通話的測試,嚴格要求老師采用普通話教學,盡量杜絕在教學中使用方言。
(三)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囊括性、包容性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規(guī)范與教授,不僅僅是在學校里進行的。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往往采用方言進行交流。據(jù)有關統(tǒng)計,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方言正慢慢被普通話代替。這恰恰反映了一個現(xiàn)象,普通話的使用變得越來越廣泛,但是同樣方言也正在消失。因此,在推廣普通話教學的同時,也不能荒廢方言的使用。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聯(lián)系實際生活,用比較簡單的語言表達出課程的思想,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學習王維的《使至塞上》這首詩時,除了簡單地分析詩人所表達的情感之外,還要讓學生想象塞外大漠夕陽西下的景象,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思維,體會王維詩歌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真正內(nèi)涵。
(四)小學語文教學語言更具生動性、趣味性
學生在小學階段處于個性化的發(fā)展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往往保留童年的天真、童真,對于新鮮的事物抱有極大的好奇心,這就要求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語言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語文教學語言的生動、形象、趣味,則是語言發(fā)展的重點。面對抽象、枯燥乏味的書本知識,學生往往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樂趣。在此情況下,老師要在保證主題思想的基礎上對文章的內(nèi)容、形式進行創(chuàng)造,采用生動、豐富的語言,給學生以身臨其境般的效果,把抽象、深奧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例如,在學習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時,當對其中的夜晚寧靜景象無法描述時,老師可以適當營造一種寧靜悠遠的氛圍,讓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體會詩人的內(nèi)心情感。
三、結論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運用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學包括語言和文學兩個方面,而語言則是文學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應用要與學生的年齡、接受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密切聯(lián)系,老師在這一階段的榜樣、模范作用顯得尤為突出。因此,教師除了掌握豐富的教學知識外,也要掌握一定的語言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行為品德,引導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對于老師來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在當今社會中,面對形形色色的人,語言的魅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加強小學生語文教學中語言的建設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黃曉赟,程華.用美的語言塑造美的課堂——論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9(11).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