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教學目標往往以知識為重心,課堂教學常常也以教師為中心,出現(xiàn)了“一言堂”“滿堂灌”的現(xiàn)象。新課程的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三維目標,這樣的語文課堂才能煥發(fā)生命力?,F(xiàn)行的部編語文新教材,教材編寫的特點是立德樹人、雙線組元、三維一體。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將三維目標落實到位,讓“預設”與“生成”能夠完美結合,讓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有機地結合,讓語文課堂富有靈動性。
【關鍵詞】三維目標;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生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我們常常看到有些教師的教學面面俱到,而不能突出重點,師生都忙碌的,感覺很累。還有些教師像講解試題一樣分析課文,失去了語文教學的真正意義。
新課程追求煥發(fā)生命力的理想課堂,教學設計要精心構思,將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巧妙地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語文課堂教學才會煥發(fā)生命力。那么,怎樣落實三維目標呢?
一、深挖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教學目標
教師要深入理解課程標準,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研讀教參和教材,找到每單元、每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篩選出創(chuàng)新、靈活、有效的內容,確定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中。這是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生實際聯(lián)系的關鍵,更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指揮棒。同時,教師根據(jù)不同的文體來確定目標。如古詩教學目標,不僅是朗讀、背誦、默寫,還要有入境、移情、品味目標,這樣才能讓文質兼美的詩詞,注入學生鮮活的生命里。
二、巧妙提問,直接指向教材的教學目標
提問是觸發(fā)學生思維的引線,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的手段。如果能夠依據(jù)教學目標來設計提問,那么教學效果會更好。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寫景特點是: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既抓住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形聲色味樣樣俱全,春夏秋冬景皆備。如果只提問:寫景特點是什么?過于籠統(tǒng),學生無從下手。如果提問:寫景順序是怎樣的?從哪些角度寫的?突出景物的什么特點?這樣的提問,可以直接指向教學目標,既輕松又有效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三、把握學生,關注心靈成長的教學目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就應該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心靈。教師只有清楚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等,才能從實際出發(fā),設計出優(yōu)質的教學目標。所以,課堂教學設計不是從教案開始,而是從學生開始,整個教學是圍繞學生展開的。如《爸爸的花兒落了》一課,英子在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后,表現(xiàn)出的鎮(zhèn)定和堅強,是需要學生理解的教學目標,這個目標的確定是在關注學生的內心成長和情感體驗。
四、運用方法,確保完成教材的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作為課堂教學設計過程的重要手段,在設計過程中不得輕視,精心把握了教材和學生卻忽視了教學方法的選擇,仍然是不完整的教學活動,甚至因為教學方法的選用不當,而使教學目標難以達成。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一般要符合以下幾點要求:以“自主、合作、探究”作為選擇的基本參照。以“語文特點”“學生實際”“教師個性”作為選擇的重要依據(jù)。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作為選擇性的優(yōu)化策略。朗讀法、點撥法、討論法、情感體驗法等,都是課堂上可以選擇的教學方法。但教學過程是一項充滿個人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選擇什么方法有效,教師可以發(fā)揮個人的聰明才智,獨具匠心,自己歸納教學方法。如學詩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边@樣天長日久地積累,教學方法就不再是一種刻意追求的教學方法,而是從教師的心中自然流淌出來的。
五、聯(lián)系實際,確定有效可行的教學目標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就要聯(lián)系實際。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能力的基礎上,確定好有效的教學目標。如《河中石獸》中的現(xiàn)象,石獸會在河水暴漲后滾到上游,如果沒有實際經(jīng)驗,是很難讓人理解的。教師可以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觀察一下當?shù)氐男『?,就會發(fā)現(xiàn)河水上游的大石頭較多,河水的下游的大石頭就很少。從而確定教學目標為:深入理解三類人“河中尋石獸”的方法,體會“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客觀對待分析事情的態(tài)度。
總之,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學目標不是單一的,而是三維一體的。不能孤立地看,要有機結合在一起。教學設計要科學合理,要以人為本。這樣,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有效落實三維目標,才能讓語文教學煥發(fā)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趙靜.“導·學·評三維一體”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2]史曉莉.“導—學—評”閱讀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D].延邊:延邊大學,2011.
[3]姜岱堯.初中語文“目標導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于琇晨,1974年生,滿族,遼寧省撫順市清原縣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關于初中語文教學。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