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根據語文課堂教育改革的要求,語文教育提倡在作文中體現“我”的主題。將我融入作文的書寫中,讓作文凸顯“語文味”。我國目前的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重在教師的引導,缺乏學生“有我”的引導。本文將從我國作文教學的現狀出發(fā),分析作文書寫“有我”的必要性,從而闡述如何引導學生完成在作文中從“無我”到“有我”的轉變。
【關鍵詞】語文味;作文教學;“有我”作文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新課改提倡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罢Z文味”流派的創(chuàng)立者程少堂老師所提出的“語文味”,是希望語文老師在教學中要將語文課堂變得有趣、有味、好玩,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中。這一理論充分體現了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作用,同時又能把學生帶入到課堂的活動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通過“語文味”的教學改革,讓學生完成從“無我”到“有我”的轉變。
一、作文教學的現狀與“有我”作文的必要性
在作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會給學生教導關于作文書寫的技巧,學生更多的也是遵從這些書寫技巧,并不懂創(chuàng)新。學生在寫作文時所在文章中引用的素材,更多的來自于優(yōu)秀范文、報紙雜志等,很少會有學生在作文中加入“有我”的論文素材。面對大量素材時,學生更多的是雜亂無章地堆積,學生的作文缺少感情色彩。長此以往,學生在這種“無我”的論文教育模式下,將出現應付老師、應付考試的局面,忘記了作文最重要的是自我情感的表達。
二、“有我”作文的創(chuàng)新
如何幫助學生樹立“有我”論文的思想,以下將通過幾個例子,加以闡述。
(一)書寫真情實感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讓學生慢慢失去了自我表達的方式,甚至遺忘自我。作為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作文中抒發(fā)自己真實的感受,在作文中感受自我、表達自我。
某位同學在“我的初中生活”這種命題式作文中寫道:“該 給我的假期加點什么精彩計劃呢?我從抽屜里拿出一張紙,馬上 就列好了我的計劃:周六,做完作業(yè);星期天,9點看動畫片;10點去打乒乓球;11點—12點,吃飯;15點,去跳繩;16點—17點,打游戲。第二天,我哼著小曲來到學校上課。上午,一切都在我 預料之中發(fā)展著,周六的計劃已完全可以實施了。可是到了下午,唉……第一節(jié)是數學,老師給我們講完課后,發(fā)表了一通話:‘同學們,你們已經是初中生了,所以作業(yè)自然也就多了,回去把練習冊、課時作業(yè)做了。然后老師就風塵仆仆地去了。揮一揮雙手,帶走了我的第一個計劃。第二節(jié)是英語,同上次一樣,英語老師也帶走了我一個計劃,送來了一份‘正餐。接下來的語文、歷史……看著那張報廢的計劃,唉……別了,我的動畫片;別了,我的乒乓 ? ? ? ? ? ? ? ? ? ? ? 球……別了,別了!唉!我的初中生活真無奈……”
文中的“我”是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文靜的女生,平時各科老師布置作業(yè)時都覺得自己所布置的不過一點點,學生很快就能完成,如果不是通過作文的書寫,老師們怎么能看到學生課后的辛苦,就連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都覺得課業(yè)壓力大。通過作文中真實情感的表達,讓老師了解學生的想法也能更好地教給學生。
(二)學生相互交流寫作心得
學生在完成作文書寫后,可以進行相互交流學習,共同見證同學的成長,也能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作文中“有我”的獨特魅力。這樣,能讓同學們在交流中得到進步。
“今天,小宇來找我打籃球,老爸非要跟上說帶他一個,我也只好答應?;@球場上與老爸并肩作戰(zhàn),所向披靡。知道老爸以前籃球特別厲害,沒想到不僅自己打得好,還能帶領我們團隊共同作戰(zhàn)。”同學們聽完這番表述后,紛紛羨慕他能有個擅長打籃球的爸爸。這位爸爸便是我們班個子最高的學習委員的爸爸,他的爸爸曾是一名籃球運動員。他不僅學習成績優(yōu)異,而且體育運動也十分擅長,全班同學都愛和他一起玩。“記得那一次?;@球比賽,我們特意聘請老爸來當我們的籃球教練,也是在老爸的帶領下我們取得了校籃球比賽的冠軍。”當讀到這里,同學們紛紛回想起當時?;@球賽的場景,女生作為啦啦隊在場邊高聲吶喊,男生則代表班級在場上揮汗如雨。通過分享閱讀作文,重溫當時一起為班級榮譽并肩作戰(zhàn) 的日子,增加集體榮譽感,還有助于在日后的作文中強調“有我”。
三、結語
“語文味”已經成為作文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語文味”教學讓學生感受到作文中“有我”,增強學生作文中人情味的表述。在作文中運用“有我”,學生更能將真實情感表現出來,更有表達的語言,學生才會對作文更加有興趣,寫出的文章才更具感染力。學生如果對寫作文不感興趣,即使靠大量的素材堆積,提供模式化的辭藻,也無法使讀者產生共鳴,作文也會千篇一律?!坝形摇笔菍W生日常生活的積累,是學生豐富人生經驗的展示,能夠幫助學生直面真實的內心感受。
參考文獻
[1]李秋孌.個性化角度下的語文作文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6(5).
[2]陳小飛.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