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英
摘 要:對于生物學的研究、發(fā)展,我國已經開始注重,初中生物作為生物科學的基礎,對培養(yǎng)這方面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從當前的生物教學過程來看,由于各種因素影響,生物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生物老師必須立足課堂,從各方面增強課堂有效教學,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素養(yǎng),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措施
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盲目的原因
(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定義。教學專家余文森教授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所提高、收獲、進步。它主要表現在:學生認知,從不懂、少知、不會到懂、多知、會;在情感表達上從不熱愛、不喜歡、不感興趣到熱愛、喜歡、感興趣。也只有當學生對學習過程有興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對于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標準,教育學家巴班斯基認為:時間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標準。因此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必須考慮學習時間、學習效果以及學習體驗。
(二)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盲目的原因
1.老師缺乏準確的思想定位。自新課改實施以來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必須面向學生,通過探究式、自主式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能力。很多老師都忽略了學習內容、學習目標以及學生是否有能力進行探究,是否具有探究的必要性等問題,一味地讓學生探究,這樣不僅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能力,還會讓學生滋生倦怠心理,進而影響教學質量。
2.學生探究活動缺乏指導。在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活動中由于老師沒有考慮到學生操作能力、知識水平,在布置完探究活動后就不再指導,這種聽之任之的行為,不僅讓學生不知所措,還會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不愿尋求解決方法,或者中途放棄。
3.小組交流過于形式化。從目前的示范課、公開課開設情況來看,小組交流一直是教學活動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在小組性分享交流中,時常出現只有個別參與的情況,一些學生不僅不耐心傾聽,甚至不愿意主動發(fā)言,最后讓分享成果大受影響。
二、新課標下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措施
(一)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初中生物是初一才開始開設的學科,要引導學生重視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生物實驗,在實驗目的、操作程序、實驗現象、結果分析等環(huán)節(jié)上多下工夫,設置懸念,讓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獲得體驗,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如:初一開學的第一節(jié)生物課不急于上新課,而是帶學生到生物實驗室,參觀里面的各種生物標本。通過觀察這些他們以前沒有看到過的生物標本,從而激發(fā)他們對生物學的興趣,興趣一旦形成,將會轉化為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動力。
(二)重視備課,增強課程教學的有效性。課程標準是教師教學的依據,課本是教師教學的主要素材,教師只有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和吃透教材,才能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目的要求,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要把一堂課備好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要查閱大量的優(yōu)秀教案,吸取別人的可取之處,又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因為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變化著的有差異的學生,而不是死板的被灌輸知識的學習機器。備課的關鍵是教師要在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的情況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愉快熱情地進行新材料、新案例、新方法、新情境、新問題的探索。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能夠精力集中、思維活躍、獨立思考并且善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就要看教師能否把教學意圖轉變成學生的行動。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多收集一些與課堂知識有關又已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鮮活例子,還可以準備一些演示實驗讓學生感覺生物知識能學以致用,每堂生物課都能讓他們耳目一新,豐富自己的見聞,充實自己的生活經驗,從而就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會有動力,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最終提高生物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三)重視重難點,增強學生聽課的有效性
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多看教材,歸納整理相關知識,然后才是以精講突破重難點,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上課前,向學生說明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是什么,然后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告訴學生,老師以前教過的學生經常在哪些方面出錯,提示學生哪里難學,在講到這部分內容時,學生會集中注意力去聽。成績好的同學一聽就懂了、就理解了,會感覺老師講得那么難的內容,以前的學生都學不會的內容我都會了,必然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生物的興趣,易于取得好成績,相反,對于成績落后的學生,學到這部分內容時,即使沒有完全聽明白,他們會感覺到這就是老師講得最難的內容,以前的學生都弄不明白,我沒聽明白也是正常,下課后再問老師就行了,下課后老師再根據這一內容作個別輔導或做習題練習,進一步幫助后進生突破重點難點。這樣不至于影響到他們的自信心,以及取得好成績的決心和學習興趣。學生聽課的有效性和積極性就提高了。
(四)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手段是及時有效的教學反思
課后反思是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一節(jié)課下來就要總結思考,寫好教學心得或教學日記,認真分析研究,以便找到好的辦法促進自己的教學。反思教學計劃和課堂設計情況,揚長避短,提高教學質量。每上完一節(jié)課,就要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教學計劃的制定是否合理;知識點上有什么遺漏;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教學設計上是否有要增補和刪減的地方;訓練是否到位等。
總之,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互動過程,提高課堂有效性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才能達到,教師與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教師注重教學計劃的制定,注重充分完善的備課,注重啟發(fā)探究的上課,注重畫龍點睛的習題評講,注重及時有效的教學反思,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的培養(yǎng),就一定能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