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開蓉
【摘要】高中語文作文要緊盯高考作文的能力要求,從三方面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第一是高中作文教學要把學生的生活體驗與生活經驗進行藝術化加工,培養(yǎng)學生藝術加工能力,體現(xiàn)作文的藝術魅力;第二是高中作文教學要把時政信息觀察感悟進行有效解讀,培養(yǎng)學生解讀加工能力,體現(xiàn)作文“發(fā)乎于心”的要求;第三是高中作文教學要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意識轉化為作文創(chuàng)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意加工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高考視角 語文作文 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085-01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作文命題越來越靈活多樣。這不僅有助于高中學生擺脫模式化寫作的影響,而且突出了學生在作文寫作中的能力培養(yǎng)要求。從高考作文的要求來看,如2017年全國卷I的“中國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除了常見的立意、結構、表達等基礎知識要做好外,還應當注意三個方面的加工能力培養(yǎng),它們分別是生活藝術加工能力、觀察解讀加工能力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加工能力。據此,筆者結合高考作文的觀察與理解,從立足生活、關注時事及加強創(chuàng)新等三方面,來論述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探索。
一、高中作文要立足生活,重視學生體驗生活的藝術加工能力培養(yǎng)。
作文教學是一個長期寫作與訓練的過程,其最基本、最廣泛的素材來自于生活的積累。因此,作文的寫作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生活體驗的敘述,但這種敘述又必須遵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創(chuàng)作原則。這就要求在高中作文教學中要立足于生活,并對學生的生活體驗進行藝術化加工,才能形成一篇好的習作。而從高考視角來看,高考作文更是“接地氣”的,如2016年高考全國卷I、全國卷II與2017年高考全國卷I、全國卷II的作文,不是學生生活常見的素材,就是正在經驗的新事物等,這些都體現(xiàn)了高考作文生活化的要求。由此可見,重視學生生活體驗的藝術加工能力培養(yǎng),是高中作文教學不可回避的任務之一。
以2016年高考全國卷I的漫畫作文來看,在獎懲之間,在進步與退步之間,面臨父母或者師長的責備,是每個高中學生都經歷過的事情。但如何把這種生活體驗與經驗和寫作聯(lián)系起來,顯然就需要學生較強的藝術加工能力。換言之,要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喜怒哀樂情緒情感,與社會功利教育的現(xiàn)實對比起來,既不能只是一味的訴苦,也不能用成人的眼光來觀察,必須是學生自我的體驗實踐,才能寫出獎懲之間的真情實感,才能讓閱卷老師心生共鳴獲得贊譽。這樣看來,學生的生活藝術加工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中作文要關注時事,重視學生觀察時事的解讀加工能力培養(yǎng)。
對于時事新聞的關注,是高考作文命題的不變趨勢。一方面,在“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傳統(tǒng)熏陶下,作文的人文性要求天然與時事聯(lián)系起來,因此,高中作文教學關注時事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各類各級教育中,社會主義合格人才也必須具備對時事的敏感性。因此,近二十年來,高考作文從來就沒有遠離過時事,這就要求在高中作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觀察時事,并把自己的觀察心得加工為自我對時事的解讀加工,才能使作文寫出高度、寫出境界。
在2017年高考全國卷I的作文中,十二個中國關鍵詞中既包括新四大發(fā)明,又投影于社會發(fā)展的民生問題,這都是學生們熟悉的時事。對于城市學生而言,可能新四大發(fā)明所引發(fā)的自豪感與榮譽感更強,在高中作文教學中就可以從這一方面進行引導解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解讀加工能力;而對于農村學生而言,可能美麗鄉(xiāng)村、食品安全、中華美食等讓他們有更強烈的感受,那高中作文教學也應當可以從這些方面加以引導解讀,從而使農村學生對家鄉(xiāng)記憶、家鄉(xiāng)情懷有更好的解讀加工。從這一意義上來看,高中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時事解讀加工能力是學生作文能力上一個臺階的必經之路。
三、高中作文要加強創(chuàng)新,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思考的創(chuàng)意加工能力培養(yǎng)。
從筆者對高考作文的觀察,尤其是滿分高考作文的觀察來看,學生好的作文幾乎都具有出人意料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這說明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加工能力培養(yǎng),才能引導學生寫出好的作文。
如2016年高考全國卷I的漫畫作文,就有學生寫出了《巴掌之后的思考》,從反思中國式虎爸虎媽的教育向反思西方式贊賞教育過渡,寫出了學生對這兩者之間的理性思考,這種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一下就擊中了教師的內心糾結。而在2017年高考全國卷I中,有學生就以美麗鄉(xiāng)村與食品安全作為切入口,立足于農產品生產的安全與美麗鄉(xiāng)村的建設,寫出了新一代農民與新農村建設的真摯思考,很容易就打動到教師對回得去的鄉(xiāng)愁記憶。由此可見,高中作文教學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加工能力培養(yǎng),是學生綜合寫作能力提高與良好寫作習慣養(yǎng)成的表現(xiàn),為學生終身學習服務。
總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要從學生出發(fā),要從高考作文這一作文前沿來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寫作能力,才能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真正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李艷紅.高考語文作文命題規(guī)律及創(chuàng)新性作文教學研究[J].學苑教育,2017(18):37.
[2]武敬芝.批閱高考作文 反思語文教學[J].考試周刊,2017(93):38+40.
[3]劉會欣.從高考閱卷談語文作文教與學的轉變[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7(0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