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整個教育事業(yè)和教學系統(tǒng)的重點內容,歷來備受重視,但教學效果卻總不理想。隨著近年來教學體系的不斷改革,語文教學出現(xiàn)了較多的新模式、新方法,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就是其中一種?!白魑南葘健苯虒W模式的提出,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思路,使語文教學更加合理化。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實施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們自主、獨立地進行活動,在語境和語言學習之間建立起有效的連接,運用語言來進行交流和表達,為語文教學改革開辟新的途徑。本文針對“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實踐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作文先導式
一、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概念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語境對于語言學習的意義,將語文教學劃分成詳細的教學版塊,從拼音、識字、閱讀和寫作幾個方面進行按部就班的教學?!白魑南葘健钡慕虒W模式則在教學的主體、步驟方面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它打破了教學順序,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接受能力從活動體驗、表達交流和閱讀升華三個方面進行拼音、識字方面的教育。具體來說就是鼓勵學生在一種特定的情境或環(huán)境中自由活動,得到一定的感悟和體驗,進而產生交流或寫作來表達情感的欲望。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會有學習語文的需求,包括識字、閱讀,從而使自己的表達更加準確,更好地抒發(fā)自己頭腦中的想法。教師針對這些學習的需求組織學生進行識字和閱讀,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接受。
二、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意義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學習生活體驗,為學生提供了交流互動的空間,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對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有著積極作用。
(一)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從學生自身的興趣點出發(fā),對其開展教學活動,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小學生正處于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階段,“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對于所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f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尋學習方法,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 有效調動課堂教學氣氛
當前很多小學語文課堂仍沿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種教師為主體的錯誤教學模式嚴重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和活動的自由,甚至會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教學課堂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平臺,在課堂上,只有教師與學生有效的互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白魑南葘健苯虒W模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一方面增加了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打破沉寂的課堂,激發(fā)小學生對作文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了課堂的活躍度,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成績。
三、 “作文先導式”教學的基本模式
(一) 循序漸進逐步深入教學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建立有一定的順序和前提。教師首先要更新教學理念和方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特點進行教學,組織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體驗,從而得到表達的刺激和學習的需求,而這個需求正是教師展開小學語文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切入點。無論是識字、閱讀還是寫作,所有的教育不再是按時間的先后順序進行,而是針對學生的具體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有效提高教學的效果。這個教學過程是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學生在經過生活體驗和表達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拼音、識字和閱讀方面的學習,提高了自己表達的能力,而在這個基礎上,學生會獲得進一步的生活體驗,有更高層次的表達需求,為了滿足這進一步的表達需求,教師進一步組織學生繼續(xù)學習。這樣便使整個學習的過程成為一種自然的需求,而不是一種強迫性的活動,從而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 拓展閱讀增加知識儲備
學生在表達寫作過程中需要有學習模仿的對象,閱讀優(yōu)秀的書籍文章就是其中的一個方法。在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的基本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表達能力不斷增強,簡單的情感表達已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需要更高要求的文章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和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優(yōu)秀的文章進行賞析和修改,或是開展閱讀主題活動等方法,使學生通過閱讀來豐富頭腦,增加知識儲備,幫助學生進一步增強自己表達和寫作的能力。而對于美文的閱讀,又會激發(fā)學生進一步表達和學習欲望,進而開始新一輪的識字、閱讀教學。
(三) 注重觀察積累語言素材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要與學生的生活相連接,讓學生認真觀察周圍身邊的人和事,從生活中獲得靈感,將生活的元素融入作文中,提高表達能力。例如在進行景色描述的過程中,應當讓學生觀察生活中景色的細節(jié)之處,必經之路的樹有什么變化、花草有什么變化。學生所觀察到的內容都將會成為作文的素材,也正因為這些素材的應用讓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讓學生的語文知識得到鞏固,使“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內容更加豐富。
(四) 互動練習提高表達能力
良好的表達能力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要求,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對于學生學習習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于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應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提高表達能力。例如,在講解《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教師可向學生普及相關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相關事件,以此激發(fā)學生愛國之心,增加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在講解后與學生進行互動,引導學生積極交流,闡述自身對于這些事件的看法,以此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對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特點,并結合實際活動對學生進行長久的寫作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龐紅衛(wèi).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述評[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9,(03):42-46.
[2]方展畫,龐紅衛(wèi).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09,(4).
[3]陳娟.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寫作,2015.
作者簡介:
黃志仙,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冊亨縣雙江鎮(zhèn)達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