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燚
摘 要:在我國的教育領域中,農(nóng)村教育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同時也是國家教育改革的難點。由于農(nóng)村的教學條件較差,很多實踐性課程不能夠實施,再加上師資力量不夠雄厚,使得教學效果較差。文章就此對農(nóng)村歷史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研究性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以期促進農(nóng)村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農(nóng)村;歷史教學;運用
前言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現(xiàn)代化的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時代發(fā)展需求,需要教師和學校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而探究性學習主要是將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出來,以歷史教材為基礎,通過課題的研究,適當?shù)剡M行拓展教學,然后再回到教材中去,從而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促進教學效果的良好性。
一、農(nóng)村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
(一)從學校層面看
1.重視程度不高
在農(nóng)村學校,因為歷史學科所占分值小,向來被認為是副科。跟其他學科相比,歷史就是副科,副科就應該讓位于語數(shù)外這些主科。一些學校領導也不重視,讓文科教師每人兼幾節(jié)歷史課,甚至讓快退休的教師或剛工作的年輕教師教非所學來帶歷史課。不注重專業(yè)教師培養(yǎng),使得教師隊伍素質不斷下降,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大大降低了教師的工作熱情。
2.設備條件較差
農(nóng)村學校的條件比較差,沒有很完善的教學設備。教學資源也不夠,歷史掛圖和相關的書籍很少,更沒有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雖然近年來隨著電腦的不斷普及,一些農(nóng)村初中也開始使用電腦,但是多數(shù)學校還是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即使安裝了一些簡易的設備,也很少使用。
(二)從教師層面看
1.師資力量缺乏
目前大部分農(nóng)村中學,歷史老師很多是兼任的,專職的較少。專職老師年年把關畢業(yè)班,初一初二的歷史,隨便哪個老師來帶一下。比如語文老師兼任歷史,或者政史一起帶,或者“全能型”的老師帶歷史。實際上,這些都是違背教學規(guī)律的。兼職教師其主要精力集中于主課,對歷史課往往采取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再加上兼職教師年年變動,他們無心去熟悉教材,鉆研教法。長期以來,造成了農(nóng)村初中歷史教學十分薄弱的局面。
2.教學方法陳舊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教學方法陳舊,缺乏藝術性和趣味性。傳統(tǒng)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貫穿了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臺上滔滔地講,學生在臺下默默地聽。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告訴學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在這種觀念下,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凸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習慣沒有養(yǎng)成。
(三)從學生層面看
1.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
學生不重視歷史課。只有少數(shù)學生喜歡歷史課,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興趣。很多學生認為只要學好語數(shù)外就行,歷史課學不學無所謂,臨考前背誦一下就可以了。多數(shù)同學尤其是初一、初二學生,在歷史課上經(jīng)常不聽講,做其他科目的作業(yè)。學習積極性也很低,更談不上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了。
2.學習方法不正確
在學習方法上學生認為,歷史知識只需要記憶就可,記憶多了自然就學得好。歷史考試就是死記硬背,只要花時間背誦,就可以得到高分。這些都給農(nóng)村初中的歷史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
二、探究性教學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一)問題探究性歷史教學策略
問題研究性歷史教學指的是在歷史教學中圍繞問題進行探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歷史探究性課堂教學策略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第一,提出可行性強、科學合理的問題;第二,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教材的自主學習;第三,在自主探究教材之后,要加強對問題的討論。針對學生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進行適當?shù)囊龑Ш椭v解;第四,對探究性學習的成果進行總結歸納,從而掌握歷史知識。第五,加強對探究性學習思維的訓練,讓學生在掌握了教材知識之后進行客觀材料的尋找和分析,寫成論文或者是人物傳記的形式,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加強探究性學習的效果鞏固。
(二)課題探究性歷史教學策略
課題探究性歷史教學就是圍繞一定的歷史課題進行教學,其同問題探究性歷史教學一樣,都是建立在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之上進行的。課題研究首先需要進行課題的選擇,課題的選擇應該是具有創(chuàng)新性、探究性和開放性的。在切實的選擇好課題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定的知識講座,組織學生進行考察和參觀,為課題探究提供一定的背景資料。此外,教師要對具體的選題進行指導,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恼n題研究方法和理論的指導,讓學生科學地確定探究性選題。之后,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不同劃分小組,并注重小組成員的互補性,使小組成員之間分工合作,鍛煉學生們的小組合作能力。小組分好后,教師應讓學生具體地執(zhí)行課題研究的方案和計劃,收集課題資料,分析數(shù)據(jù),通過討論來解決問題,得出結論。
三、結束語
總之,在農(nóng)村歷史教學過程中,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需要引進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探究性教學可以讓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學習,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
參考文獻:
[1]石玉生.探析歷史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J].學周刊,2012(28):37.
[2]閆淑娟.中學歷史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策略的實施[J].現(xiàn)代交際,2016(22):216-217.
[3]張建敏.探究性學習在歷史課教學中的應用[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10,25(0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