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以“生活化的課堂導入”“生活化的知識講解”“生活化的作業(yè)布置”三個方面入手,圍繞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發(fā)表了個人認識與看法。
關鍵詞: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課堂導入;知識講解;作業(yè)布置
生活化教學是指立足于學生已有的實際生活經驗開展的有針對性的教學,其優(yōu)勢在于能最大限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在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中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點的深刻理解,因此受到了教育者的廣泛青睞。以下,筆者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一、 借助生活化的課堂導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我們初中化學教育工作者應當想方設法做好課堂導入工作,以求在上課一開始就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他們對學習內容充滿強烈的了解、探究欲望。這其中,借助生活現(xiàn)象進行課堂導入便不失為一個有效的策略。
如,在教學“愛護水資源”這一節(jié)內容時,筆者并沒有直接向學生灌輸具體的知識點,而是首先利用多媒體為他們播放了一組圖片:大量的生活垃圾堆在河邊,含有農藥、化肥成分以及未經過處理的農業(yè)用水、工業(yè)廢水源源不斷地被排入到水體中,水體變得污濁不堪……這些圖片觸目驚心,但其所反映的場景卻真實地發(fā)生在學生日常的社會生活中,是他們頗為熟悉的內容。因此,待到圖片播放完畢,便有不少學生主動詢問筆者“有沒有好的方法能解決水資源污染的問題”,趁勢,筆者便向學生點明了“愛護水資源”這一主題,并得到了他們的熱烈回應。由此可見,貼合生活的課堂導入使得學生對“愛護水資源”這一學習內容形成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而這顯然為他們學好這一節(jié)內容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 借助生活化的知識講解深化學生學習認知
初中化學是學生接觸化學學科的開始,其知識點雖然相對較為簡單,但也不乏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點,這對于正處于由直觀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初中學生來講顯然具有一定的難度。也正因為如此,初中化學學科的教學效率始終難以得到有效提升。但借助生活化的知識講解卻能有效扭轉上述不利現(xiàn)狀。
對此,筆者感受頗為深刻。例如,在講授“燃燒和滅火”這一內容時,涉及滅火的三種基本原理: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使氧氣與可燃物隔離、移開可燃物。為了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這一知識點,筆者為他們列舉了生活中的一些滅火現(xiàn)象:
媽媽炒菜時油鍋著火了,這時她立馬蓋上了鍋蓋,神奇的是原本燃燒的火被迅速撲滅了,這是因為蓋上鍋蓋的做法隔絕了空氣,起到了滅火的目的;
據(jù)新聞報道,某地居民樓發(fā)生了火災,前來救援的消防員用水槍成功滅火,這是因為水可以使燃燒物溫度達到著火點以下,因此起到了滅火的目的;
森林發(fā)生火災時,消防員會快速設置隔離帶,這種做法是使森林中的樹木與可燃燒區(qū)隔離,同樣能夠起到滅火的目的;
……
這些現(xiàn)象都是初中階段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因此,借助這些現(xiàn)象,學生不僅得以深刻認知現(xiàn)實生活與化學學科的緊密聯(lián)系,樹立起端正的學習價值觀,更重要的是他們透徹理解了“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使氧氣與可燃物隔離”“移開可燃物”這三個滅火原理,真正起到了一舉兩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三、 借助生活化的作業(yè)布置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
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又回歸于生活,這就要求初中化學教師不僅要挖掘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化學資源輔助進行教學,還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化學知識靈活自如地運用在實際社會生活中。
對此,筆者在自身的教學活動中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反響異常良好。如,在學習了“水的凈化”這一部分知識之后,筆者便向學生布置了一項別具一格的作業(yè):自由結合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課堂所學的知識,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區(qū)分硬水和軟水。這一作業(yè)不同于以往單純做題的死板形式,因此,學生的參與熱情及完成積極性也格外高漲,在小組默契配合下,他們總結出了如下三種區(qū)分方式:
肥皂法:往水中分別加入適量肥皂水,產生泡沫少、且含有大量浮渣的為硬水,有大量肥皂泡沫且基本無浮渣的為軟水;
加熱法:取適量水加熱,鍋底白色固體較多的為硬水;鍋底無白色固體或白色固體較少的為軟水;
自然蒸發(fā)法:找一片干凈、干燥的玻璃片,在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別滴入兩滴不同的水,待其自然蒸發(fā),白色殘留物較多的為硬水,較少的則為軟水。
在完成生活化作業(yè)的過程中,學生們的化學素養(yǎng)及其與人溝通協(xié)調的能力均得到了明顯的鍛煉與發(fā)展,而這顯然為其綜合能力的提升與進步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綜上所述,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恰當運用之于初中化學教學確實存在著諸多突出優(yōu)勢。為此,我們初中化學教育工作者應當在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積極挖掘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蘊含的豐富化學教學資源,如此,才能在提升化學學科教學效率及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化學綜合素養(yǎng)的更好進步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葛余峰.初中化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管窺[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4(12):77.
[2]施偉紅.探索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4(14):65.
作者簡介:
林佳昆,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