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摘要: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評價是一種獲取和處理用以確定學生水平和教學有效性的證據(jù)的方法。若我們的評價能以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為依據(jù),符合學生的需求與喜好,一定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評價,接納和認同評價結果,使評價真真正正地發(fā)揮其激勵和促進的功能。
關鍵詞:小學英語;口語評價;效率提高
凡是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有效實現(xiàn)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都可以稱之為有效教學。我們可以鼓勵學生以自述的方式進行自我評價,也可以采取多種評價方式,開展形成性評價。如課堂學習評比(包括:教師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師生共評),學習效果自評,學習檔案,問卷調(diào)查,訪談,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與評價和平時測驗,期末筆試與口試相結合進行測評等,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樣化。在實施每一種評價方式時,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段,以便從多方面進行有效評價。如:
一、英語之星光榮榜
在班上設立光榮榜,將學生平時的課堂學習情況反映在光榮榜上。如每一堂課上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或抄寫作業(yè)得了Very good的學生都可以為自己在光榮榜上添一朵貼紙式的寫有獎字的紅花。每星期一小評,每學期一大評,根據(jù)紅五星的多少評定英語之星的等級,如一級、二級、三級等。小學生非常好競爭、好表現(xiàn)的,誰都不愿意自己的名字后面沒有鮮艷的紅五星做伴。所以,為了“出人頭地”,多得星星,他們會學得更努力、更積極。同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競爭既激烈又文明,學習氣氛更濃。
二、學習檔案袋評價
學習效果自評和學習檔案等都可納入成長學習袋進行管理。每位學生準備一個檔案袋。老師的獎勵,作業(yè)及測驗成績、完成任務情況、自己對英語學習的心愿想法及學習表現(xiàn)如進步或退步等都可放入成長學習袋。只要是能反映學生學習表現(xiàn)的內(nèi)容都可以納入成長袋中,以方便學生自己有針對性的學習和教師及時調(diào)整教法和策略,因材施教。教師可以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制定一些獎懲措施。如背出一個單詞獎一個笑臉,完整說出一個句型獎兩個笑臉,能流利運用對話交流獎三個笑臉 ,作業(yè)Very good 得兩個笑臉,Good 得一個笑臉,Try hard得一個哭臉。達不到要求就得相應的哭臉 。一學期一評,看看誰在這個學期中長大了,收獲了;誰退步了,落后了。讓每位同學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做得好就再接再厲,不行也不要氣餒,繼續(xù)努力。此檔案推出后受到家長支持和贊同,學生更加重視提高口語能力,全班學習英語的氣氛更濃,情緒更高。由于小檔案被重視,學生也很努力爭取小紅花,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它們的作用,我在小檔案中增加了作業(yè),測驗等項目。自此,學生的作業(yè)整潔準確多了;日常更加注重復習,爭取在測驗中一次比一次進步,效果很好。而小花的獎勵、粘貼、統(tǒng)計都全由科代表負責,教師只需要定期總結、表揚、提出要求或與學生進行個別溝通。采用這種形式就更加省時有效。(附表三、表四)
三、學生家校聯(lián)系冊
考慮到學生多,教師要一一家訪調(diào)查較難,給每位學生準備一本班級家庭聯(lián)系冊,管理起來既方便又很有效果。聯(lián)系冊由教師負責保管,上面可記載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表現(xiàn),也有家長對學生在家學習情況的反饋及學生的家庭教育等情況。每星期與家長聯(lián)系一次,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評價更具體,更富實效。
四、語言激勵
教師應多鼓勵和表揚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說英語,關注弱勢群體,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讓每一個孩子在教師的關愛下都能茁壯成長。我班上有一位同學,屬于那種調(diào)皮型的學生,上課不怎么聽講。有一次在操練“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時,他很誠懇地問我“on foot”怎么說,我當時很驚訝,因為他從來沒有這樣認真過。于是,我很仔細地講解給他聽。后來請同桌問答操練時,他居然舉了手。我一看象他這樣的學生有表現(xiàn)的欲望,一定得滿足。理所當然我點了他發(fā)言,結果還不錯,于是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大大地表揚了他。結果,接下來的幾堂英語課,他居然一反調(diào)皮之態(tài),學得非常認真。
五、課堂教學評價
教師除了多用鼓勵性的語言外,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引入競爭機制,設計各種獎項;給得獎者發(fā)一朵貼紙式的寫有獎字的紅花,放在“我的榮譽站”中。如:在聽錄音時,設“模仿秀”獎;在對話表演時,設“明星獎”、“創(chuàng)意獎”;整節(jié)課下來,評出“紀律獎”、“參與獎”等。以上獎項的設置,體現(xiàn)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除評價孩子們聽、說、唱、做、玩、演(評價標準依據(jù)《英語課程標準》的分級要求)等方面的能力外,做到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tài)度與情感三個目標的有機整合。如“模仿秀”獎,不僅能使孩子有正確的發(fā)音,而且能使孩子們的語音帶上“洋味”;“創(chuàng)意獎”就是表彰那些在拓展練習中,能充分利用己學知識或選學部分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性表演;“紀律獎”和“參與獎”正是孩子們學習情感、策略和態(tài)度的充分體現(xiàn)。同時教師還可通過文字記錄和量化表格進行記錄,作為學期結束綜合評定的依據(jù),以提高課堂評價的利用率和有效性。為了便于評價,還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評價。哪一組參與積極、紀律好、表現(xiàn)好可得集體獎。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更換比賽組的名稱,如:Banana隊、Orange隊:“Tiger”和“Horse”隊;“Sandwich” 和“Hamburger”隊;“Girl”和“Boy”隊。學生們都很感興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總之,對學生評價的改革不是孤立的,它不僅與新課程標準,更與課堂教學緊密相聯(lián),尤其學生知識、經(jīng)驗的積累、技能的形成等是逐步的,因此教師不可陷入為評價而評價的怪圈,而更要注意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給學生成長發(fā)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