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水勇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們意識到小學生不論是學習能力還是接受能力都存在很大差異,所以,教師應該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教學,使他們都能取得理想的進步。因此,現代素質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教學模式的運用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
關鍵詞:小學語文;因材施教;教學策略;思考建議
每個小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都不一樣,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并且有不同的喜好,每個學生喜好都不完全相同,這導致了學生之間的巨大差異。這種情況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根據學生的能力實施教學是一種非常成熟的做法。教師在根據學生的能力教學中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教師要按照教材的要求教學,二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只要教師的教學是根據學生的能力來進行的,再牢牢把握這兩點就一定能讓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提升。
一、注意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迅速,不同時期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牢牢把握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以便根據學生的年齡、學習基礎、接收能力等實施教學方法。而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師會關注不同的問題。首先,對于年輕年級比較小的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認識到現階段的學生對一切事情都很積極和好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更直觀、生動的教學方法;其次,對中年年齡比較大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認識到現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們的記憶力也開始變得更強。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理解知識和記憶知識的教學;最后,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教師應該意識到現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并且他們理解抽象事物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教學方法,鍛煉學生自覺的獨立思考能力。
二、明確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目標
在根據小學語文能力教授中國學生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完成的是明確教學目標。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相同,而教師的衡量標準卻是統(tǒng)一的,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一些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使得有些學生無法取得進一步的提高。因此,教師必須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并向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便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能取得提升。例如,教師可以設定一個總體教學目標,然后根據這個目標對其進行細分, 教師可以將總體目標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面是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言知識,并能獨立思考和解決常見的語言問題;第二級目標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教師教授的各種語言的知識,并能解決難題;第三級目標要求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并積極通過其他方式擴展知識。
三、分析學生水平并科學設置課程
學生的基本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我們能夠在小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全面的調查,對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分類,根據學生的能力教授學生,并在不同層次上進行講座,就能夠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分層次教學之前,應該參考對學生的調查結果,并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分組后,學生們應該了解他們之間的共同點,還需要了解他們的個體差異。在課堂上,教師有必要為以后的學習提供更多的指導、更多的問題、更多的啟發(fā)和更多的練習,激發(fā)他們對語言學習的熱情并增加他們的興趣,讓更多有能力和智力的學生嘗試解決一些更高難度的問題。在教學形式上,有必要結合小組討論,個別指導和集體教學的方法,盡可能增加學生對小學語文學習的興趣。
四、尊重學生的差異并指導參與
學生的興趣會影響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的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閱讀課本或者學生不愿意學習,他們必須避免使用強制措施,甚至采取抑制措施,以避免學生找到父母和避免對學生實施懲罰性措施。當教師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該注意尊重學生的興趣,并給予積極的引導,在學習功課的基礎上,學生應該考慮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例如, 對于喜歡體育活動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少量的學習任務,以便學生完成這項任務時, 他們將獲得空閑時間獎勵,使學生達到雙向滿意并提高學習興趣。
五、設置課程差異并進行合理考核
目前,考試仍然是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手段。在測試學習水平的同時,還可以為教師未來的教學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導。教師可以根據難易程度,使用等級考試的方法將語文試卷分為 A,B 等不同等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將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并通過考試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教師根據自己的能力,注重運用教學方法來教授學生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如果教師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可能會導致一些學生未能理解教師的教學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為教授不同難度的內容,應該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并盡最大努力讓每個學生都了解教師講課的內容。例如,在學習多音字相關內容時,有些學生可能不明白為什么一個詞有不同的含義和發(fā)音,而有些學生可以很快接受這個概念,此時,教師需要向不懂復調字符的學生耐心解釋,并且要求學生專注于記憶,當他們看到一個多音節(jié)詞時,要想掌握多義詞,主要是靠記憶模仿。但對于受過良好教育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通過字典自己找到其他復調詞,然后與同學分享。這是培養(yǎng)這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變相形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讓每個學生取得進步。
七、結論
總而言之,因材施教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應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然后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雪霞.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J].西部素質教育,2017,(05):247
[2]張雪英.小學語文因材施教教學的心得[J].學周刊,2016,(35):174-175
[3]李曉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因材施教[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