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紅
摘 要:語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如何在授課之中體現(xiàn)二者的特性,關(guān)鍵在授課者,而授課者如何有效授課,有效設置問題便顯得尤為重要。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問題設置;層級
在新課改浪潮的推動下,中學語文課堂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力求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很多改革只是形式上的改革,實質(zhì)上并沒有達到相應的目的。在課改中要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來進行輔助,比如借助設置問題的形式,通過層層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思考,從而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完成課堂的目標。通過設置問題來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從而使課堂增強互動,活躍課堂的氣氛,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一體的學科,一堂求真務實又充滿美感的課堂需要語文老師的匠心獨運。當然課文的編選也是一門大學問。很高興地看到在課改下,我們有機會與學生共同交流更具實用性和文藝性的課文。《老王》便是記敘類文章的優(yōu)秀代表。然而一堂課可以設置的問題五花八門,我們?nèi)绾卧谡滟F的四十五分鐘內(nèi)設置問題,讓學生學到語文所需的基本技能,同時又能提升審美呢?
首先,從工具性也就是實用性的角度來考慮,作為一篇記敘類型的文章,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哪些?寫人的記敘文通常在敘事過程中,通過描述人物的外貌、語言、心理、神態(tài)等和人物所處的特定的環(huán)境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人物主題。那么我們也就明確了,在記敘類文章授課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理清故事情節(jié),在故事情節(jié)中找到人物所運用的描寫方法,通過一系列的描寫方法展現(xiàn)人物性格,最后得出主題。其次就是問題的設置了。通過合理的問題設置,如何把一篇優(yōu)秀的課文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連貫起來,就很考驗授課者的功力了。語文課堂是自由度很大的課堂,如何讓語文老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而又起到良好的帶動作用呢?
關(guān)鍵在于問題設計要有層級。
《學記》曰:“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設計問題要有一定的坡度,循序漸進。
教師設計問題時要注意要有一定的坡度,使學生拾級而上,領(lǐng)略探究的樂趣。錢夢龍老師教《愚公移山》時,就設計了四個層次性很強的問題:(1)這篇寓言共寫了幾個人?(2)這件事做起來難嗎?(3)愚公究竟笨不笨?(4)有人說:“最后天神幫愚公移走了大山,說明愚公到底是無能的”,你們同意這種觀點嗎?
四個問題孤立看不怎么巧妙,但相互聯(lián)系起來就不同了,第一個問題從“人物”入手,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既落實了具體字詞,又為后面的分析理出了頭緒。第二個問題從人到事,是第一個問題的延續(xù),把學生引到“移山任務越艱巨,就越能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的認識上,重點分析了不同人對移山的不同態(tài)度,為分析愚公精神做鋪墊。第三個問題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深刻發(fā)掘愚公精神的教學重點。第四問強化前面的收獲。四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把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思想教育等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既從宏觀上把握教材,又從微觀上突破
重點。
在教授《老王》時,我也遵循著這樣的原則,所以設計了這樣的幾個問題:(1)這篇記人文章寫了幾個人的故事?主要寫誰?從作者的介紹中我們看出老王生活如何?(2)他們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3)具體如何做的?從這些平凡的事件中,我們了解到老王怎樣的為人?(4)老王做的這些事情中,最打動我們內(nèi)心的是哪件事呢?為什么?(5)我們知道不僅老王是善良的,我們一家也是善良的,因為我們也關(guān)心著老王,但是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我們卻看到了作者的愧疚呢,她愧疚什么?(6)她做到如此尚且愧疚,那我們普通人呢?
初一年級學生,尤其是農(nóng)村學校的學生,對課文的知識點不明確,舉一反三的能力也還不足。所以在設計問題時,我們可以盡量詳細,當然這里的詳細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緊扣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來展開,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易到難。在對《老王》這課的問題探究中,學生學會了歸納故事情節(jié),詳略安排,尤其掌握了人物的描寫方法,如《老王》中使用了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等,并由此了解到老王的善良、真誠、質(zhì)樸??梢哉f到這里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了。但是我們知道語文除了具有工具性,還兼具人文性和藝術(shù)性。所以在求“真”和學“善”中,我們還需要審“美”。審視課文之美,課堂之美和人性之美。從楊絳先生的愧疚中,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除了關(guān)心弱者,體察善良之余,再有點對人性自我的審視和作為知識分子的自知,這也就不失為一堂“真善美”的課
堂了。
這些便是我們作為從教者在備課過程中,在問題設置環(huán)節(jié)應該思考到的。教師應盡量摒除僵化教學,人文與工具性并存。從今年新編入的《臺階》《老王》《爸爸的花兒落了》中都依稀可見。這應該也是教改的一個方向吧。
參考文獻:
聶朝暉.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問題的設置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