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婕妤
摘 要:素質教育是新《綱要》頒布后,所提倡的當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這種方式和傳統(tǒng)的不同之處在于不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更加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在學習上表現(xiàn)為學生不但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學習能力還得到增強,并且學生能動地自主地探索知識,下面就以語文為例,談談在素質教育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chuàng)造性思維;自主性思維;想象力
所謂創(chuàng)新,是指推陳出新,這也就意味著不會墨守成規(guī),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發(fā)展和永葆活力的動力之源。在語文學習思維中有一種很重要的思維就是創(chuàng)新思維,即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指在創(chuàng)新過程中應該具有的思維能力。在小學階段,人類的思維和能力逐漸形成,老師在很大程度上其思想上的啟蒙奠定了學生的基礎,因此,老師應該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思維,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本文從閱讀和寫作兩方面來進行分析和探討,談談怎樣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
一、在閱讀中積累和升華
有句名言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敝挥型ㄟ^大量的閱讀,才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在語句上的表達方式,鍛造學生的語言,改變學生的閱讀模式。那么對于小學生來說該怎樣做呢?老師可以通過很多方法來實現(xiàn)。比如,在課堂上請學生閱讀名著《紅樓夢》和《三國演義》等,并對此進行發(fā)問來引導學生進行思索。通過老師的指導,使學生對這類晦澀難懂的文章能夠真正讀懂,并且形成自己的見解。又比如,對于唐詩的學習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動畫形式來進行展現(xiàn),從而更加直觀而具體,學生也好理解。老師還可以要求家長在家給小孩朗讀,通過多種方式,利用各種資源,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進行閱讀,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平臺。除此之外,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讀書,對不懂的問題進行提問或寫出自己的讀后感,鼓勵學生進行多元化的創(chuàng)作。學生只有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才能在寫文章的時候做到信手拈來,形成自己的風格。
二、在創(chuàng)作中實踐和發(fā)現(xiàn)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想了解某一事物,主要是通過觀察其周圍所發(fā)生的一切來進行判斷的。在寫作過程中,老師應該多開展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比如,在學一年四季的時候,可以分別拿出春、夏、秋、冬四幅畫,讓同學們分別說出這四幅畫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分別說出它們的特點,然后就此進行寫作。通過這種訓練,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在寫作中,語言的準確表達是單句—段落—文章。我們一般從單句開始練習。比如,首先是單句的練習,可以先構思一件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發(fā)生了什么事,寫出一句完整的話;接著,慢慢加大難度,把這句話變成一個段落,最后,再把這四要素合理地進行編排,整理出一篇文章來。通過這種方式的訓練,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還能讓學生清楚地表達他想要表達的含義。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如果遇到了什么問題,老師還應該進行講解和解答。比如針對詞句上的難點和重點進行針對性的講解。
三、在閱讀寫作中想象和創(chuàng)造
在小學語文課的教學中,老師應該和實際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答。比如,在學《藍色的樹葉》這課中,講述的美術課上老師要畫楓葉。一個女孩忘記帶紅色蠟筆了,向她的同桌借,她的同桌是不想借給她,于是找出各種理由來推脫他,她只好用藍色的蠟筆來涂色,后來她的同桌臉紅了。大致就是這么一個故事。老師可以通過演情景劇的方式來找同學們展現(xiàn)這個情景,相信通過情景劇的演繹,能使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應盡的一種責任,更是每個人要遵守的一種行為習慣。通過這種方式,寓教于樂,讓同學們思考,從而把這件事上升到教育的層面,讓同學們在玩樂中不知不覺地明白了事理。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對外界事物反應快,接受新事物比較快,是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形成和發(fā)展的最佳階段。老師在這個階段開展其教學方面的活動,豐富了其想象力,提高了其學習興趣。比如,在學古詩的時候,可以使用多媒體,讓同學身臨其境,感受詩人的情懷,體會詩中的意境。這樣做,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教學模式的豐富性,還能促使學生愿意學習、愛學習、并且能學習、會學習。
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這是個很大的課題,筆者只選取了一種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來進行闡述。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小學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老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設定教學目標,制訂教學計劃,鍛煉學生的思維,通過在閱讀中累積素材,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會快樂,從而找到學習的真正樂趣。
參考文獻:
[1]宗敏娜.小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途徑研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10).
[2]谷衛(wèi)茹.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研究[J].學周刊,2013(3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