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景歡
摘 要:中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學生學習負擔較重,對于不良事物的抵御能力較差,容易受到挫折和打擊,這一期間學生容易出現(xiàn)早戀、逆反等情況,從而對學生發(fā)展造成非常不良的影響。學校只有加強初中生心理學教育,才能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找尋加強初中心理學教育的有效策略,保護國家未來發(fā)展的動力。
關鍵詞:初中;心理學教育;有效策略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從而導致學生產生厭學、逆反等心理,激發(fā)學生與教師、父母之間的矛盾。初中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問題,已經(jīng)漸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初中心理學教育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如何加強初中心理學教育已經(jīng)成為初中學校應重點思考的內容。積極找尋初中心理學教育的有效策略,促進初中心理學教育發(fā)展,是保護初中生健康、全面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一、提升初中心理學教育的重視程度
從初中心理學教育現(xiàn)狀了解到,現(xiàn)階段很多初中學校對心理學教育活動開展并沒有給予相應的重視程度。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認為,初中生面臨著升學壓力,同時也是打牢學習基礎的關鍵階段,應當更加注重學生各科的學習情況,對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給予了忽略態(tài)度。當學生存在消極或者是逆反心理影響激化學生與教師、家長之間的矛盾時,很多教師和家長采用的也是“以暴制暴”的方法,學生不能得到正確的引導,矛盾反而進一步激化,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離家出走、逃學的情況。初中生承受的壓力很大,有來自學校的也有來自于家庭的。很多初中生都是獨生子女,作為家中的“獨苗”在家長萬般呵護下長大,沒有經(jīng)歷過“風雨”,其承受能力很低,遇到一些不好的事物后總是會表現(xiàn)出消極態(tài)度,這對于初中生日后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想要對此情況進行改善,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對初中心理學教育都應給予高度重
視。例如:學校要保證心理學教育課程的課時,不得以其他借口占用心理學教育課程的課時。要聘請專業(yè)的心理學教育人員承擔心理學教育工作,除了要對教育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之外,同時還需要對其教學成效進行考核,從而將心理學課程教育活動開展的重要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家長可以通過微信進行家長交流群的建設,學校心理學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是微信群中的一員,家長可以在群中分享一些學生心理健康引導的方法,教師與學生家長形成心理學教育合力,強化心理學教育成效。
二、豐富心理學教育內容,優(yōu)化初中心理學教學模式
初中心理學教育人員不能死板地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講述,因為學生在其他課程理論學習方面已經(jīng)耗費了太多的精力,不要讓心理學教育成為學生的負擔,而是要讓心理學教育課堂成為學生減壓的場所。以往很多初中生的犯罪問題都是因其心理健康問題引發(fā)的,所以很多教育研究人員也將這種犯罪行為稱之為“心理罪”。心理學教育人員一定要打破教材內容的限制,不能依靠粉筆和書本上的內容死板地進行心理學教育活動。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報紙、圖書館等多種途徑找尋以往的初中生“心理罪”案例,以及一些在逆境中仍然可以保持良好心態(tài)人的事跡。這種舉措可以有效地增強心理學教學成效,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心理學教育不能采用死板的填鴨教學方式,要應用多種教育方法和手段。例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活動以及情境表演等多種方式進行心理學授課。特殊的教育情境可以讓學生多感官地投入,每一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在親身感受和體會中學習、掌握心理學知識,避免心理學教育成為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增強學生對心理學教育的認同感。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學習心理學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考核,記錄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情況
初中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問題,已經(jīng)漸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初中心理學教育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學校要定期對學生心理健康進行考核,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記錄,對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跟蹤監(jiān)控、保護。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學生談話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情況,檔案建設后要注重學生檔案信息的保護,加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使得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對癥下藥”,從而加強初中心理學教育。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一定要加強學生心理學教育,為學生日后成長保駕護航。提升初中心理學教育的重視程度,豐富心理學教育內容,優(yōu)化心理學教育模式,并且對學生心理狀況進行考核。針對學生心理問題“對癥下藥”,為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打牢基礎,將學生逐漸培養(yǎng)成綜合型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馮有好.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初中班級管理[J].中國校外教育,2017(8):18.
[2]張萌.初中生心理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驗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3]史桂榮.人本主義心理學與教育[J].中國西部科技,2008(31):69-70.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