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兵
摘 要:體育是一門以體育鍛煉為主的學習科目,它在初中階段的主要授課目的是希望能通過一定的體育學習來幫助學生勞逸結合、強身健體,使學生能夠在經(jīng)過體育學習之后找到更好的學習狀態(tài)參與到其他科目的學習中。雖然體育課程不是主要學習科目,但是它對學生整個初中階段的學習效率來說是起到一定積極影響作用的,所以學校和教師都不能忽略學生的體育學習。初中階段的學習較繁重,教師要如何在這緊張的學習階段提高體育學習的效率引導學生展開高效的體育課堂學習呢?從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出發(fā),希望通過一定的教學策略來提高體育課堂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效率;主體地位;游戲教學法;分層式教學
小學階段的體育課堂教學主要是以學生自由活動為主,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在自由活動期間他們會自覺地通過一些“丟沙包”“跑步比賽”等小游戲來參與到體育課堂中。但是到了初中,學生不管在年齡、心智或者是做事風格上都有很大的轉變,如果在這一階段讓學生自由活動,更多的學生會選擇會教室學習或者是睡覺,這樣便違背了體育課堂學習的宗旨。為了使初中學生能夠對體育學習產(chǎn)生興趣,并愿意自覺地展開體育鍛煉,教師必須要在教學的過程中給予正確的指導,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使其能夠受益終生。
一、轉變體育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因為學習壓力大、學習任務重等因素影響而不想上體育課,比起到操場跑步、做操,他們似乎更愿意在教室聊天、睡覺,這便使得初中學生之間盛傳不良的體育學習態(tài)度,這樣不僅影響了體育課堂的發(fā)展,而且學生也因此變得越來越懶,進而越發(fā)不愿意在生活中進行一定的體育鍛煉。然而初中是學生長身體最關鍵的階段,如果沒有一定的體育運動訓練,那么將會大大影響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發(fā)展,所以初中體育教師應該對此予以高度的重視,通過轉變自身體育教學觀念、豐富體育學習內容、重視學生的課堂學習地位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引導學生展開積極有效的體育鍛煉。例如,在初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考慮到這一階段是學生長個子最迅速的階段,而打籃球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拉伸自身的筋骨,促進學生的身高發(fā)展,在這基礎上教師便可以開展相應的籃球教學,通過趣味籃球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除了向學生講解一定的籃球規(guī)則、動作以及技能以外,教師還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練習時間,通過舉辦小組賽的形式來活躍課堂學習氣氛,這樣學生才不會因為傳統(tǒng)的理論學習而丟失體育課堂的學習興趣,學生在相互配合和籃球競技的過程中不斷感受體育課程學習的魅力,進而使學生在課上能夠快樂、積極地參與其中,在課下的話題中也能涉及體育學習,讓體育鍛煉逐漸地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
二、有效運用游戲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
體育課程學習不像其他學習科目有一定的教材內容限制和指導,大多體育課堂學習的內容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展開的,所以教師完全可以在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天氣狀態(tài)等因素合理創(chuàng)設學習內容,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長大了很大,但是對于游戲的參與性卻越發(fā)強烈,他們喜歡追求刺激和競技,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學習特點為他們創(chuàng)設游戲課堂學習氛圍,以此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游戲課堂顧名思義就是以游戲展開的課堂學習項目,教師可以利用游戲的形式來滲透體育課程學習,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展開體育鍛煉,進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實施分層式教學
一個班級中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也接受過不同的教育,他們不管是在個性差異、性別、身體素質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使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授課,這樣只會使一些學生感覺體育課程學習很辛苦。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學會根據(jù)學生們不同的學習情況進行分層。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將男生和女生的學習內容區(qū)分開來,當男生們在學習籃球、足球的時候可以先征求女生的意見,如果她們也想學便一起,如果她們覺得沒辦法接受那么就相應地為她們開展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而考慮到身體素質方面,一些運動量較大如快跑等項目教師則不必強求全體參加,而是相應地開展一些瑜伽、拉伸操等課程讓學生在自己身體接受能力的選擇下進行有效的學習,這樣的體育課堂學習模式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心里。
總而言之,體育課程學習并不是一門多余的或者是無聊的學習課程,學生不僅可以在體育課堂學習中收獲快樂、強身健體,還對學生今后的體育鍛煉習慣打下一定的學習基礎,所以初中體育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展開相應的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學習觀。
參考文獻:
[1]周曉.新課改下初中體育教師的能力與素質探討[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3(6).
[2]尤少輝.新課改下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策略的探討[J].新課程(上),2013(9).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