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要:運算是小學教學的主要內容,數的運算離不開運算定律的運用。小學數學運算定律是小學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所以就運算定律的靈活運用而言,只有在認真分析、細心觀察題目的基礎上,找出核心的價值內容,才能真正對學生展開良好的數學教育。
關鍵詞:小學數學;觀察能力;計算能力;運算定律
小學數學中,整個年級段一直貫穿著一個內容,那就是簡便計算。在整數范圍、小數范圍以及分數范圍內都作為一個重點內容出現。該內容也正是小學數學中的一個難點。掌握好這部分內容能幫助學生減少計算錯誤,并提高計算速度。但是這部分內容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所以在解題時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靈活運用。
簡算是一種簡便、迅速的運算,根據算式的不同特點,利用數的組成和分解、各種運算定律、性質或它們之間的特殊關系,使計算過程簡單化。
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觀察時既要看到題目的整體信息,又要注意局部特殊性,目的是充分把握問題的信息,找準問題的核心價值內容,避免盲目作答。
一、利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運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算,要求學生善于觀察題目,同時要有湊整意識。
如21+17+89+11+79+83經過觀察發(fā)現21和79、17和83、89和11相加尾數是0。根據這一特點靈活運用加法交換與結合律把原式變?yōu)椋涸?(21+79)+(89+11)+(17+83)=100+100+100=300。
又如5.76+13.67+4.24+6.33=(5.76+4.24)+(13.67+6.33)=10+10=20。
二、利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算,這種題型要求學生注意特殊數字之間相乘。例如以下數字搭檔:0.5×0.2、0.25×4、125×0.8。
像4×3.78×0.25=4×0.25×3.78=1×3.78=3.78、125×2.46×0.8=125×0.8×2.46=100×2.46=246。
再如32×125,經過仔細觀察,其中一個因數是125,見125想8,積是1000,而32正好可以分解成4和8,因而,原式=4×8×125=4×(8×125)=4×1000=4000。
三、利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如78×99+78,初看本題不能直接運用運算定律,但是仔細觀察思考一下若把78變成兩個因數相乘的形式即78×1后,就可以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所以原式=78×(99+1)=78×100=7800。
再如490×52+49×480,初看原題不符合運算定律,題中既沒有相同的因數,也沒有剛好能“湊整”的數,但是根據“兩個數相乘,一個因數擴大多少倍,另一個因數縮小相同的倍數,積不變”的原理,我們把“49×480”變?yōu)椤?90×48”后就可以使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了。所以原式=490×52+490×48=490×(52+48)=490×100=49000。
算式進行巧妙變形,相對來說難度大一些,主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特征。在觀察的基礎上,要分析問題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并要對這些特殊性進行歸納、概括,以使問題的特征明晰化。
四、利用減法、除法性質進行簡便計算
運用減法、除法性質進行簡便計算,這種題型要求學生特別注意的是減號或除號后面數值的運算符號要改變。
如56.5-3.7-6.3=56.5-(3.7+6.3)=56.5-10=46.5、32.6÷0.4÷2.5=32.6÷(0.4×2.5)=32.6÷1=32.6。
另外對于學生容易混淆的,教師要強化訓練。如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接近整百、整千的數,像5679+998=5679+1000-2=6679-2=6677,把998看作1000,然后把多加上的2減去。
5679-998=5679-1000+2=4679+2=4681,而這里同樣是把998看作1000,要把多減去的加上。
通過對比強化訓練,使學生牢固掌握“多加的要減去”“多減的要加上,這樣使計算簡便乃至可以口算完成,提高運算效率?!?/p>
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一方面對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另一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也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探究、嘗試、交流、質疑。相應的,老師也應發(fā)揮主動作用。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當的啟發(fā);當與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講清自己的想法,讓其他同學也能明白。
總之,面對學生,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思路讓學生加強練習,區(qū)別各個運算定律的不同之處和運用后產生不同的簡便過程。這樣就會加深對運算定律的理解。所以在教學中要善于找規(guī)律,抓住關鍵數之間的聯系,加強訓練,這樣學生才能有效掌握簡便運算方法,提高運算速度。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