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爽爽
摘 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小學作文教學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一方面教師不能很好地與學生溝通,無法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愛好;另一方面許多學生自身缺乏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這些問題對小學作文教學水平造成了一些障礙。結(jié)合作文教學實踐,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對應的建議和措施。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學;興趣培養(yǎng);策略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童年時并沒有很突出的表現(xiàn),但后來在叔叔以及好友麥克斯·波恩的影響下喜歡上了神秘的自然科學,正是這種濃厚的興趣和他自身的勇于探索,使其后來成為近代物理學領(lǐng)域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用他的人生經(jīng)歷告訴我們,興趣對于一個人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它能有效激發(fā)人在認識某一領(lǐng)域的積極情緒,提高工作的質(zhì)量和效率。
一、小學生作文興趣培養(yǎng)的重要性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jīng)說過:“所有的智力工作都取決于興趣?!闭\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當學生對“作”文充滿興趣時,他們便不會覺得害怕,相反會敢于表達自我。一篇好的作文是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直接體現(xiàn),而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和書面語運用能力的關(guān)鍵時期。因此,在作文教學的初級階段,如果能激發(fā)學生對“作”文的興趣,讓孩子們樂于“作”文,再逐漸地因勢利導、授之以漁,引導其掌握寫作的訣竅,在寫作中體會到樂趣,那么學生便由此愛上“作”文。
二、小學生作文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
很多學生開始寫作文便一籌莫展,這其中有許多方面的原因,但對活潑好動、直率天真的小學生來說,缺乏對寫作的濃厚興趣是導致他們害怕寫作和不喜歡寫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的確,豐富多彩的生活和美麗怡人的大自然可以給我們靈感,它們是我們寫作的不竭源泉。許多孩子寫作時無話可說,其實并不是沒有事情可寫,而是自己沒有做個有心人,沒有留心觀察身邊那些可以值得寫的事情,很多自己曾經(jīng)親身經(jīng)歷那些有意義的事情選擇“熟視無睹”。課間十分鐘一起參加的有益的活動,不能把它們記錄下來,回顧同學之間的團結(jié)友愛;秋游時看到美妙如畫的風景,不能通過語言文字把美麗留住。除此以外,很多孩子寫出的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因此讀起來就不能讓人印象深刻。
三、小學生作文興趣培養(yǎng)的策略
(一)關(guān)注學生豐富的日?;顒?,讓孩子有話可說
小學生常常把身邊具體、直觀的事物作為創(chuàng)作的素材,根據(jù)這一心理特點,在指導孩子們創(chuàng)作時,應該選取一些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事物作為作文的命題內(nèi)容。
例如,學校每天都會組織孩子們進行豐富的大課間活動,有跳繩比賽、投擲沙包、小馬過河、傳球接力等游戲,這些活動給孩子們不僅帶來了快樂,還增強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孩子們每天在開闊的操場上釋放自我,盡情嬉戲,我們便可以在大課間結(jié)束后,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參與的游戲項目寫一寫有趣快樂的大課間活動,讓孩子們記住那些美好的時刻。
(二)增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孩子有感可發(fā)
言為心聲,有情感的文章如同有靈魂的人,能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與讀者親密交流。小學生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在引導他們寫作文時,我們應該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情境,以此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金子》的教學中,針對彼得是如何獲得真金這個問題,我出示系列圖片,“當所有人淘金失敗,帶著沮喪離開這塊地方時,彼得望著眼前松軟的土地若有所思;烈日當空,太陽曬得萬物干燥,曬得人們躲在屋里不敢出門時,彼得滿頭大汗辛勤耕耘,播撒花種;當天還是蒙蒙亮,人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彼得已經(jīng)在小心翼翼地澆灌著他的花苗;當夕陽西下,黃昏來臨時,彼得還在花叢中侍弄著他的鮮花們,不舍離開……”學生看到這一幕幕時,立即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對彼得的堅持不懈與辛勤勞動稱贊不已,由此便明白了彼得獲取真金的原因正是由于他的勤勞與刻苦。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有料可加
注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不僅能幫助他們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用意,感受他們豐富而又深沉的情感世界,還能增加孩子們的閱讀量,增加知識儲備,讓他們逐漸愛上祖國博大而精深的語言,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語言修養(yǎng)。
例如,課文《東方之珠》中,作者用“東方之珠”說明了香港在世界城市之林的閃耀地位;用“浪平沙細”“陽光和煦”,說明了香港淺水灣的迷人風光;用“鱗次櫛比”“琳瑯滿目”“人流如潮”,說明香港街市的繁華喧鬧;用“五顏六色”“奔流不息”,說明香港夜晚燈光的璀璨奪目。正是這些經(jīng)典詞語使文章具有風采,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而且能夠準確生動地表達出作者的用意。
參考文獻:
陸志平,李亮.實施新課程精要讀本[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