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友禮
對于農(nóng)村小學來說,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出現(xiàn)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從根子上改變這類學生,幫助他們走出這種困境,就必須了解其原因和特點,才能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轉化。下面我結合我校數(shù)學教學現(xiàn)狀及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我校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
一、農(nóng)村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來自家庭的原因
在農(nóng)村,尤其是中高年級的學生家長,絕大多數(shù)不懂數(shù)學,根本談不上對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輔導。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學困生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使他們都成了“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照看,他們被過度溺愛、袒護。他們在學習上缺乏耐心和恒心。還有部分家長不能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教育,總認為自己數(shù)學一竅不通,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師的身上。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每個孩子的只能是均等的關注。
(二)來自學校的原因
我們不排除少部分老師在講課時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這就造成了數(shù)學這一學科的教育不均衡;有些學生有問題向老師求教時,部分老師往往不能心平氣和,兩三句一講發(fā)現(xiàn)學生還是不懂時就沒有耐心了,甚至還會諷刺、挖苦他們。
(三)來自學生的原因
1.缺乏信心和恒心,不能應對挫折
與語文、英語等學科相比,數(shù)學內(nèi)容顯得有些枯燥無味了。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使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毫無興趣,甚至最終失去學習積極性而放棄對數(shù)學的學習。
2.缺乏良好的習慣,學習不能主動
一般情況下,學困生課前根本就不預習;課堂上心不在焉,總認為自己聽不懂就走神,學習缺乏主動性;課后更談不上復習了,一下課精神全來了,把上課學的東西都拋到九霄云外。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惰性,成績怎能不下降呢?
3.缺乏學習的動機,目標不夠明確
學習動機水平低。學生由于學習動機水平低,導致從事有關活動與滿足需要的動力不足,不能直接推動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因此,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這些學生一開始思想觀念就和其他學生不同也根本就沒有動力,失去了目標,自然就成了學困生。幾乎所有的數(shù)學學困生對學習數(shù)學的動機不明確。他們沒有樹立起“我要學”的思想。這就導致他們對數(shù)學的興趣不濃厚,甚至想放棄這門學科。
4.缺乏學習的方法,學習沒有效率
學習方法不科學,它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導致很差的學習效果。他們也不能找到甚至也不愿意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二、農(nóng)村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轉化的措施
新課程強調(diào)“學生是獨特的人,我們要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學困生,要根據(jù)他們個人的具體水平情況,盡量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獲。
(一)參與——調(diào)動學困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在課堂上,教師應圍繞教學內(nèi)容開展系列數(shù)學游戲活動,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讓他們自覺投入到愉快的課堂學習中。為了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并改變他們中有些人缺乏學習紀律的現(xiàn)象,上課時應使學生處于積極工作的狀態(tài),吸引他們參加學習活動。例如,在組織數(shù)學活動時,多讓他們參與一些只需說一些簡單表述的活動。
(二)激勵——幫助學困生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心理學家認為:教師的鼓勵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會成為一種外在的行為目標的誘因,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被老師肯定的愿望。學困生大部分知識沒有掌握,很多特別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上來,所以我只好從一點一滴做起。在提問學困生的時候,我開始嘗試著這樣一種提問方式。我把一些知識點一起寫在黑板上,然后告訴學生,你可以挑選你喜歡的概念回答,會幾個說幾個。學生回答出來一個知識點或者對了一小部分,我都真誠給予鼓勵,及時表揚。還有,當我講解試卷的時候,也注意采取類似這種提問方法,讓學困生會哪道題,就給大家講哪道題。往往能讓學困生因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而激動,讓他們感覺到“我也能行”,從而使他們對自己充滿自信,讓學困生感到努力不斷見效,拼搏就會成功,增強自信心。
(三)策略——讓學困生學會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
1.學習目標要明確
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它能幫助學困生朝著這個方向前進。有計劃,就可以合理安排時間,恰當分配精力。有計劃就有了學習目標,也就有了學習動力和努力方向,教師要指導學困生擬定一個好的學習目標,讓他們不斷受到目標的激勵,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2.課前預習要到位
課前自學可以發(fā)現(xiàn)疑難引起思考,減少聽課的盲目性,增強聽課效果。在學會學習的前提下,課前自學可以排除課堂好多簡單的問題。我要求學生自己先預習下一課時的內(nèi)容時,自己找出練習中不懂的知識,并做上標記,然后上課時和老師一起來解決預習時遇到的問題。老師特別要注意學困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學的方法,并進行有效的指導。
3.復習鞏固要及時
復習是提高學習效率、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過的知識在短時間內(nèi)遺忘的速度比較快,而往后遺忘的速度減慢,因此復習要及時,要在學后當天進行,教師要督促學困生在課后及時完成作業(yè),在家里回顧一天所學內(nèi)容。
總之,有效地改善農(nóng)村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的學習面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因此,我們教師應該轉變觀念,以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用誠摯的師愛去感化他們,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他們,改變對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讓他們保持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縮小和其他同學間的差距,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唐喜梅,盧清.農(nóng)村留守兒童親子教育缺失問題探討[J].當代青年研究,2006(11).
[2]馮崇和,羅光姚.尊重個性差異,實施因材施教[J].小學數(shù)學教育,2011(1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