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 要: 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特點,考量微課的特點和設計初衷,提出微課巧妙提升語文教學的具體方案和模式,以使微課全面助力完成語文教學任務。
關鍵詞: 微課 語文教學 教學目標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對簡短、便捷和高效的內容有更濃厚的興趣,微課與微博等其他“微”事物應運而生。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微課,并開始進行相關微課程的學習,教師們漸漸將之引入到語文教學中,讓其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作為新的教與學模式,它是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信息技術對教育行業(yè)中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以短小、生動的優(yōu)勢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極大地增強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和趣味性。
一、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
經考察發(fā)現(xiàn),一些老師疏于對微課的認知與研究,在使用過程中,往往硬性地將微課嵌入課件當中,作為新授課內容的一部分,缺乏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靈活形式的嘗試。甚至有個別老師插入微視頻只是為了調節(jié)氣氛,不知道其就是微課,對視頻的選擇、制作沒有針對性。綜合種種問題,所體現(xiàn)的是微課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設計,局限于課堂之上,應用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教師對現(xiàn)代教育的信息技術的意識淡??;對相關新技術培訓和學習的機會較少;對以往教學方式存在迷惑,難以實現(xiàn)意識領域的根本改觀等。
二、小學語文微課教學設計的應有要點
(一)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原則
微課內容要遵從小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照顧他們的注意力、思維、習慣和興趣特點,切不可盲目灌輸高深知識,讓微課成為知識點的枯燥集合體。我們在制作微課時,盡量將內容做到生動,素材更加廣泛,爭取圖文結合、聲情并茂。在微課與前后教學內容的銜接上,要盡量做到自然。如在講授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矛和盾的集合》時,可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后,加入《自相矛盾》成語故事,引出“矛”和“盾”兩種事物,進行識字教學,也為接下來的課文內容埋下伏筆。結合“矛”和“盾”的特點逐步分析,使學生容易接受。
(二)著眼于知識的有效傳遞教學
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微課”時長一般應為5至8分鐘,最長不超過10分鐘。因此,相對于以往的40分鐘一節(jié)課來說,“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時間上的限制要求我們在內容上必須合理把握,切不可面面俱到,要抓住重點難點,言之有物、切中要害,只有這樣,微課才能在有限和珍貴的課堂時間實現(xiàn)“微”的價值。如在《矛和盾的集合》中,將坦克的發(fā)明過程做成微課,側重點就在于發(fā)明家與對手的演練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一方兵器的缺點,利用對方兵器的優(yōu)點,將優(yōu)點不斷匯聚,由此順利發(fā)明坦克。
(三)切合教學目標的重難點所在
微課能借助自身的優(yōu)勢凸顯課文的關鍵點和矛盾點,從而將文章重點和難點用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比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對西沙群島的海水“五光十色”的成因,對“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的理解,乃至于西沙群島的富饒,做到有重點、有分別地突破,推動教學進程。事實上,利用微課從文到圖,通過知識補充,學生就能理解文章背后反映的相關知識,改變教師過度分析而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巧妙化解文章內容的難點。
(四)讓學生充分領悟文學意境
既然是語文課,教師就要上得有語文味,學生就該聽得有語文味。在這一方面,王崧舟老師關于“詩意語文”的思想,無疑給予我們足夠的啟發(fā)。語文課之所以為語文課,就是因為它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為我們展現(xiàn)語言文字之美,文化之韻。如果語文課單純成為識字和背課文乃至于學知識點的課堂,那么語文定在走向枯萎之路。比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文章中沒有過多的描繪性話語,更多的是對故事的客觀闡述,但我們利用微課,借用聲音、文字、圖像描述,足以將課上到優(yōu)美動人,課文體現(xiàn)的“想象”就漸漸明晰。
三、微課助力小學語文教學的模式
(一)課前預習實驗
“翻轉課堂”的關鍵在于找到一個好抓手,設計好“自主學習卡”,就是破解“翻轉課堂”難題的好抓手之一。自主學習卡包含學習指南、學習任務、問題設計、學習資源和學習測試等項內容,是學生上課前的指路燈。教師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設計制作微課,讓學生觀看微視頻,利用自主學習卡進行預習,為新課做好準備,這樣往往事半功倍。
(二)新課導入
課堂導入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新課的導入成功與否,關鍵要看能否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怎樣導入新課?原則上求“趣”,形式上求“新”,內容上求“巧”,方式上求“活”,語言上求“精”。教師制作的微課要根據(jù)新課知識點設計新穎而實用的問題,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講解做好鋪墊。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梅花魂》,要緊緊抓住祖父對那幅梅花的熱愛及梅花的高貴品格,微課設計上可以用反問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不斷指引他們往下走。
(三)練習鞏固
習題應少而精,切不可龐雜無序,微課用于知識的練習和鞏固,必須有針對性、有效性。例如針對中年級的小學生講授三種“說”的句式及引號的使用,有些抽象,教師制作微課,可把“說”的話分別放在提示語之前、之中和之后的三句話進行對比,讓學生在明確的比較中分析異同,再用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而后輔以習題進行練習鞏固,最后用一個故事強調標點的重要性,把學生們帶入標點王國,體會標點的奇妙,就為學生以后學習標點打開了一扇門。
(四)拓展提高
引導學生總結知識的重點及規(guī)律,讓他們將知識納入已有的體系。再適當設計一些適應不同層次學生拓展延伸練習,讓他們不斷提高。例如學完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燕子》,為加強他們對課文的把握,找來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燕子專列》等文章,讓有能力的學生對比閱讀,試著發(fā)現(xiàn)文章描述的不同側重點及語言運用之美。endprint
(五)自主學習
針對略讀課文或者課外讀物,可以制作相關微課,從大的方向引領學生展開閱讀,把握閱讀精神的走向,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在不斷進行的閱讀活動中,無形提高語文表達能力。另外,針對精讀課文,發(fā)揚自主學習方式也是不可缺少的行動,這樣既有利于他們閱讀能力的提高,又可指引他們將能力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
四、微課助力小學語文教學的新趨勢
(一)學校急需建立微課資源庫
隨著微課教學模式的成熟,微課被廣泛應用,微視頻逐漸積累,成為數(shù)量可觀的資源,在科學系統(tǒng)的體系之下,勢必會向微課程方向發(fā)展。語文微課程出現(xiàn)之外,還會有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的微課程,此時就需要一個綜合性平臺進行資源的分類、整理和共享。資源既是學校的魅力體現(xiàn),又是學校知名度和競爭力凝聚的軟實力。這個路徑與現(xiàn)在正逐步深入人心的大學“慕課”將殊途同歸。
(二)學校應該組建微課開發(fā)團隊
微課乃至以后微課程的產生和增多,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會逐漸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更有效的微課制作方式應該是團隊合作制作,因此,由長遠來看,應該組建微課開發(fā)團隊,促進教學改革,適應教學趨勢,增進教師交流,并加強教師團隊的合作。
(三)家長可參與到語文教學當中
微課能提供較為豐富的教育資源,家長可以通過便于傳輸和攜帶的微視頻及時為自己補課,以便指導孩子學習。其實,有條件的家長也能推動微課的逐步完善,可以加入到微課的制作隊伍中。微課之力不可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可以結合微課的優(yōu)勢進行適當改革嘗試,以期強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應該注意的是,微課不是教師用來炫耀信息技術水平的工具,微課的根本意義在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否則,任何光彩的特效,都是忽略教學內容的表達,是毫無意義的“雞肋”。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冉小瓊.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15(22).
[3]彭巧敏.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的應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5(21).
[4]王清芹.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6(7).
[5]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
[6]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01).
[7]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