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順吉??
摘要: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是初步使學生具有一定地語言社交能力,換言之,是要使小學學生具備一定地雙語交流能力。在過去,小學英語教師為了迎合這一教學目的,開展了雙語對話教學,但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沒有使學生產(chǎn)生沉浸式的學習體驗,無法全身心地投入英語學習之中,更談不上掌握對話技巧了。因此,為了解決這一教學實際問題,本人將結合多年自身教學實踐經(jīng)驗,以對話教學策略改進作為切入點,針對情景對話教學、發(fā)散型對話教學、對話實踐學習等幾個方面入手,提出提高小學英語學習階段,學生實際對話水平的學習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對話教學;學習體驗
本質(zhì)上,英語作為具有文化屬性的學科,其教學模式是具有一定的合作屬性的,換言之,教師在開展對話教學時,不僅僅是一名知識傳授者,更是與學生一同發(fā)展的合作者。教師在教學中要擴大對話教學效果,就得以教材中所存留的對話場景作為教學依托,進行對話練習,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雙語對話交往能力。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學生是否樂意于這樣進行學習,或者是學生學習效率是否達到了預期水平,要基于這兩個技術指標對教學策略進行調(diào)整,改良教學側重點,但仍舊要圍繞英語教學的核心展開,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地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一、 提高情景對話教學強度,增強英語氛圍
我國英語教學體系本質(zhì)上的基礎期是在初中階段,這個階段才為學生完整地建立單詞記憶、語法規(guī)則使用等英語規(guī)則體系。而小學英語階段則是傾向于英語語感的教學方式,且事實上,小學英語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過多地規(guī)則教學,而是以日常對話形態(tài)所展示的“正向心理暗示”型的教學。這一點,在教材中的各個單元內(nèi)容中都有較為直接明了的展示。在這種教學情況下,教師單一地進行規(guī)則教學是不切實際的,要依托教材開展情景教學,這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必須充分地利用教材中所涉及的語言情景,增強英語氛圍,以加強對學生的“英語暗示”。例如:我在對學生進行顏色系列的單詞教學時,利用了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了一個教學視頻。這個視頻是以一位母親的視角,攜帶著一名小女孩在進行逛街的活動,這一視頻借助小女孩之口,以問答的形式展示了英文對話中涉及顏色的問法。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了解到英語中顏色單詞的具體內(nèi)容,還學習到了英語對話中問答的一般形式,可謂是一舉兩得。作為教師,要善于擴大教學優(yōu)勢,要在這一教學成果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延伸培養(yǎng)。要注意的是,學生年紀尚幼,要考慮到接受能力。因此,教師就可以以活動的形式來進行情景教學,如:“動物園”活動,讓學生各自扮演一只動物,并自行用英語描述自身所扮演的動物特點,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 充分激發(fā)發(fā)散性思維,擴大發(fā)散型思維優(yōu)勢
從教學理念上講,發(fā)散性教學是指求異型、擴張型教學,即在針對某一型的問題或知識點時,可以進行舉一反三式的教學補充,使學生可掌握的知識點得到有效擴充。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教學策略要足夠開放,不局限于課本中所限定的知識點,只要是學生日后可能所涉及的知識點,就應當進行教學。需要說明的是,這種額外的知識補充并不是無用之功,而是一個拓展英語知識基礎的過程。作為一個語言類型的學科,在被限定為實用型工具的前提下,任何一個知識點都不是無用的,都是極為有價值的,教師必須重視發(fā)散性思維所能帶來的教學優(yōu)勢。例如:在進行問答句型教學時,Story time這一教學單元共有Who is she?等三種問句句型,但在這一單元中,回答卻僅僅只有“Hello, Im”與“Hi...”等兩個句式,作為教師,可以為學生對此進行一個遞加補充,如“My name is...”等。
教師在這一教學活動中需要明確,英語作為一個人文學科類的語言,其交流工具屬性是它最主要的屬性,在發(fā)散性思維中,其交流屬性是最重要的屬性。以中國的北京方言做類比,“您吃了嗎?”這樣的問句并不是為了表達這一疑問,而是為了表達一種問候,這種“詞不達意”不僅僅在中文有,而且英文也有這樣的現(xiàn)象,這是一種文化氛圍造成的思維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補充時,要多側重于英語思維的補充。
三、 對話實踐學習,建立英式問答思維
上一章節(jié)中已經(jīng)敘述了,英語的定位很明確,是一種具有實用性的工具語言。因此,不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自身,都應該對英語語言的學習給予重視。因此,我建議應當充分發(fā)揮英語角的作用,很多學校雖然設立了英語角,但卻沒有發(fā)揮英語角的實際作用。因此,作為學校應該牽頭改革英語角,引入教師管理,使英語角可以充分地發(fā)揮其自身“英語交流地”的定位。而作為學生,在這其中要充分進行參與,以鞏固每日的所學知識。而教師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教學策略,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以調(diào)整自身的教學策略。這種教學方式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可以以較小的教學資源支出,取得較大的教學成果,并鞏固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打造學生的英式語言思維。
我國現(xiàn)階段初始教育屬于轉型階段,逐漸由應試型教學轉軌至素質(zhì)教育,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要適應這種教學目標上的變化,并及時地調(diào)整自身教學策略,結合教學實際與學生適應情況,及時地解決這種轉型時期的負面影響。而對話教學則是極為適應這種教學局面變化的一種教學方式,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要以這一教學方式為基礎,發(fā)散式地開展其他教學方式,以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賈秋林.多維度對話教學的策略探究——以北京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J].英語教師,2016,16(23).
[2] 郭淑梅.淺談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引導學生有效讀的策略[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5(34):9-9.
作者簡介:吳順吉,江蘇省高郵市實驗小學北校區(q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