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材插圖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效地使用插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和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巧妙地運用好教材插圖,讓其發(fā)揮出它潛在的輔助作用,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語文教學;插圖;運用;策略
在現(xiàn)行的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幾乎每一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圖。這些插圖緊扣課文內(nèi)容,色彩鮮艷、生動有趣。它們是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形象性、直觀性、趣味性、啟迪性等特點,它們和文字一樣,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因此對課文插圖的運用是教學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多媒體的泛濫等一系列的原因使很多教師對課文插圖的運用變少了,往往一帶而過,有時甚至會棄之不用。因此如何使教材插圖服務于學生的文本閱讀,如何利用插圖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讓插圖在課堂上重新煥發(fā)光彩,便成了當務之急。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手。
一、 巧用插圖,激發(fā)興趣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jié)課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要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導,都喜歡感性的學習材料,喜歡圖文并茂的閱讀材料。“配置插圖可以使教科書具有躍出的生命,不僅成為教師當教,學生當學之書,且成為教師愛教,學生愛學之書。”我注意觀察了一下,開學新書剛發(fā)下來的時候,學生都會在第一時間打開語文書翻看里面的插圖,還會幾個人一起評論插圖,往往很少有學生立刻打開語文書讀課文的。我們在上課的時候,也會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學生會在課本插圖上面涂涂畫畫,樂此不疲。由此可見,學生對插圖是有很濃厚的興趣的。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荒軐⑦@種興趣轉(zhuǎn)化為孩子學習的動力呢?只要我們巧妙地運用好這些插圖,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二年級下冊《歡樂的潑水節(jié)》一課時,在上課之前我們就可以先讓同學們觀察插圖,提問:圖上的人們是哪個民族的?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的動作和表情是什么樣的?學生對插圖內(nèi)容提取之后自然而然就知道了文章內(nèi)容,可以較快地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的內(nèi)容上來,教學過程也就事半功倍了。又如,在教學《霧凇》一課時,當學生看到課文中那玉樹瓊枝、潔白晶瑩的霧凇插圖時,都不禁張大了嘴巴,不住發(fā)出一陣陣贊嘆之聲,他們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差。
二、 活用插圖,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材中的插圖大多都是圍繞課文的內(nèi)容而安排的,它們具有生動性和具體性的特點,結(jié)合插圖理解課文是最直觀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插圖,可以彌補文字抽象、枯燥的不足之處,它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可以幫助學生化難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教學《鋤禾》一課時,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對古詩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颁z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中的“鋤禾日當午”翻譯的時候還不能照字解字,還得調(diào)換位置“日當午鋤禾”,學生很難理解。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借助插圖,會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學生仔細看圖就能觀察到,“炎熱的陽光下,農(nóng)民伯伯正在給禾苗除草松土,汗水一滴一滴地流下來,流進禾苗下的泥土里”。這樣教學中仔細引導學生看圖就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了。
三、 圖文結(jié)合,體悟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之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在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利用插圖的形象特點,加強感悟和情感體驗,是我們的秘密武器。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參看插圖,引起學生強烈共鳴,陶冶學生情操。例如,教學《陳毅探母》一課時,讓學生體會陳毅和母親之間的濃濃親情,感受陳毅對母親的孝心是教學情感目標。課文配有兩幅插圖,一幅描寫的是“陳毅拉著母親的手,細心地詢問病情”,另一幅是“陳毅一邊給母親洗衣服,一邊跟母親談家?!薄_@兩幅圖都起到了幫助學生體悟文章情感的重要作用?!朵z禾》一課中,學生看到圖上農(nóng)民伯伯頂著烈日給禾苗除草松土,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也自然而然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養(yǎng)成珍惜糧食、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四、 運用插圖,豐富想象力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而且可以開拓兒童的想象?!毙W生的想象力非常強,只要教師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興趣,他們就能展開豐富的想象,不斷地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多選取一些激發(fā)學生興趣、想象豐富的事例,就能調(diào)動學生想象的積極性。事實證明,學生的興趣一旦提高,就會展開非凡的想象,他們的思維就會絢麗多彩,散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如《尋隱者不遇》一課中,配有一幅詩意插圖,近景是幾棵高大的蒼松掩映,松間小徑之上,一位老者斜挎包袱,背插雨傘,正在向童子詢問著什么,童子手持樹枝應答,身后跟著一只小狗,面對來客正警惕地張嘴吠叫。遠景是云霧籠罩中隱約呈現(xiàn)的高大山巒。在充分朗讀詩歌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根據(jù)文字進行大膽想象:誰在提問?問了什么?童子回答了什么?回答問題時是一種什么樣的語氣?師傅有沒有出現(xiàn)?尋隱者而不遇,師傅沒有遇到,但是你有沒有感受到隱者形象的存在?我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把它編成一個小故事,并且演出來。在學生的想象和表演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在這個拓展的過程中,學生眼觀畫面,放飛想象,完成了一次想象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無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的源泉?!睈巯胂笫菍W生的特點,精美的插圖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讓學生自由地聯(lián)想。
此外,妙用插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口語表達能力,會讓低年級學生識字、寫字收到良好的效果,等等??傊?,課文插圖與課文內(nèi)容是相輔相成的,它因課文內(nèi)容而存在,是極其重要的課程資源。作為一名教育者千萬不能忽視插圖的存在,應該很好地利用好插圖這一教學資源,充分地挖掘它的作用,讓其更好為教育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宋鳳寧,宋歌.插圖與閱讀理解[J].四川心理科學,1999.
作者簡介:徐一峰,江蘇省泗陽縣穿城鎮(zhèn)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