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攀
摘要:教師怎樣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所教學科的重點難點?師生同考是最好的舉措或途徑之一。武漢市江夏一中,為了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確立了“師生同考”的規(guī)矩。這是一個很好“校規(guī)”,在當下有其借鑒和復制價值,應予以充分肯定與點贊。
關鍵詞:師生同考;江夏一中;教師成長
一、 案例紀實回放
據(jù)《楚天都市報》近期披露:武漢市高三四月調(diào)考開考,江夏一中組織六名青年教師與高三學生同時走進考場,學校還專門為六名教師配備了監(jiān)考老師。這所學校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規(guī)定未滿35歲的青年教師,每年必須在真實考場中與高三學生同考四場調(diào)考,并且閱卷時教師試卷混入學生試卷中統(tǒng)一評閱打分。如果是你考了第一名,下次就可以免考。該報評論說:江夏一中重點培養(yǎng)青年教師,肯定其考得好才能教的好,教師身體力行為學生做出表率。
該校的傳統(tǒng)得到了青年教師的認同和支持。語文教師陳思參加同堂考試得了九十分,認為在真實考場中與學生同考,與自己做試卷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她感嘆到,考試考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人的心理素質(zhì)及其答題技巧。她感覺像是在跟出題者交流似的,思考對方出題的意圖和側(cè)重點,以利于其后有的放矢地教學。每次都主動“陪考”的化學老師姜輝,本次考試理綜,他認為只有參加正式考試,才能保持考感,與學生同考心理上雖然會有一點壓力,可督促人自覺沉下去尋找知識的重點難點。
師生同堂會考,師生共同成長,達其雙方共贏。該校工會主席李仁興說:一中青年教師超過三分之一,培養(yǎng)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十分迫切。除了師生同考外,送出去與請進來也是該校又一亮點。學校經(jīng)常把青年教師送至名校進修學習,同時也時常請專家或名師來校輔導培訓,扶持其成長成熟。在其機制引領和良好氛圍激勵下,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并擔當重任,嶄露頭角,其中三人獲國家級教學科研一等獎。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和成長問題,涉及學??沙掷m(xù)發(fā)展和潛力潛能問題。學校怎樣營造青年教師成長的環(huán)境,值得各方關注,江夏一中為我們做出了示范。
二、 以教人者教己
教育經(jīng)典《學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币簿褪钦f:在教育這件事上,教師的責任首先在于盡職,學生的責任首先在于立志,就是這個意思吧。這種“師生同考”模式,在當下社會浮躁的情形下,在許多人追名逐利的世風下,江夏一中這種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地培育青年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和業(yè)務水平之“傳統(tǒng)”,值得點贊!這種以“師生同考”的形式催促青年教師以“盡職盡責”為目的的舉措,這樣的“個案”有其樣本和推廣的價值,“夫然后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返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貫倡導“以教人者教己”,他指出:我們可以歸納出一條最重要的學理,這學理就是“為學而學”不如為教而學之親切。為教而學必須設身處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陶先生認為為教而學遠遠勝于為學而學,江夏一中青年教師“同考”之舉,正是為教而學和以教人者教己的范例和現(xiàn)實例證,有其理論依據(jù),并且有其推廣和復制的意義。
三、 身教重于言教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當下教師,該怎樣以自己的行為舉止引領學生發(fā)展,是個社會關注的熱點。江夏一中青年教師“同考”現(xiàn)象,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習近平同志去年教師節(jié)前夕到北京八一學??赐麕熒鷷r強調(diào),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chuàng)新思維、奉獻祖國等四個方面的引路人,并要求廣大教師要有育人為本的理念,較好地信息技術素養(yǎng),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師者,身教重于言教,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青年教師與高三學生同場考試與混合評卷,對學生各方面的教益和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遠遠勝過“無的放矢”雄辯博論與夸夸其談。這充滿正能量和正效應的試驗,無論是對于身臨其中的學生,還是對于教育界的仁人同事,都是無形的檢驗、鞭策和激勵。
《學記》中還說:“大學之法:禁于未發(fā)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釋義是,大學教育的原則是:事情尚未發(fā)生就先防止,叫做預防;抓著時機進行教育,叫做及時;循序漸進而不跨越地教育,叫做順其自然;相互觀摩而能取長補短,叫做觀摩。這四點就是教育成功的基本要素。該校正是基于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和教學的基本原則而運作的,所以發(fā)揮了育人過程中的正導向、正能量和正效應。
四、 以真善美潤育心田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陶行知“真人教育”的經(jīng)典之語。在當下社會風氣虛漲和人心浮躁的情形下,怎樣教育和引導青少年一代腳踏實地、心平氣和、認認真真地研修學業(yè),立德樹人,全面發(fā)展,是個教育的焦點和難點問題。作為學校和教育工作者,就要長遠著眼,小處著手,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引導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開啟自己人生的“長征”,開始自己意志和品行的磨礪,這其中教育者的示范和榜樣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次教者使人習其藝,劣教者使人延其癖。我們可以設身處地設想一下,青年教師與學生同場競技,同教同學同考試,以平等身份展示在學生面前,還有學生懷疑教師的“真”嗎?真心換真心,四兩換半斤!同考之舉也是“真人教育”的真實范例,如此這般,學生還好意思考場作弊和虛假糊弄他人嗎?!有其師必有其徒。教師的真誠,教師的善良,教師的優(yōu)美心靈,都將在無形中化作有形的“真善美”教育力量,培育出真善美的“真人”來。此處無聲勝有聲,在這種情景的陶冶中,教育的目標和人才培養(yǎng)設計也就水到渠成地漸漸實現(xiàn)了。
總之,教師成長有其自身規(guī)律。該校規(guī)就是創(chuàng)設的一種有效有益的途徑和方式方法,親臨其境的青年教師,應為學校設定這種傳統(tǒng)而高興和自豪,在這樣特定的“環(huán)境”中使自己自覺或不自覺中快速成長,快速成熟,早出業(yè)績。當然,同場考試,只是有益嘗試和有效經(jīng)驗之一,依然需要更多方法措施和策略途徑來支撐,其目的是幫助年輕人成才和擔當責任!
參考文獻:
[1] 張屏,胡群華.老師和高三學生同時參加調(diào)考[N].楚天都市報,2017,4,14(13).
[2] 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論與實踐[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3] 程禹文.傅任敢教育文選[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0:112-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