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惠英
摘 要: 音樂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的音樂感受、音樂體驗與音樂品味教育,學生們不僅僅能夠感受到音樂魅力與音樂美感,更能夠獲得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全面提升。小學學生的認知特點以感性認知為主,而此階段學生的世界觀正在不斷成型,音樂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引導和帶領學生共同感受音樂美、發(fā)現(xiàn)音樂美、創(chuàng)造音樂美的過程。小學音樂教育以啟蒙教育作為主要方向,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與音樂動力,良好的師生互動也就成為音樂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本次研究主要圍繞小學音樂課堂中師生互動現(xiàn)狀及改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 小學音樂;師生互動;策略
師生互動就是在課堂范圍內(nèi)教師與學生開展的相互作用及相關影響,小學音樂教師通過互動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而學生則通過互動加深音樂理解與認知。良好的師生活動能夠?qū)W生與教師整合為密集整體,而師生互動能夠促使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逐漸向網(wǎng)狀擴展,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最終促使學生利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一、? 小學音樂學科的師生互動原則
師生活動要圍繞互動主體及互動過程展開有效研究,確?;舆^程與互動行為能夠在科學框架內(nèi)展開,其主要原則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多情景建構原則
小學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身心特點是音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的核心影響因素,單一的教學情景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認知過程無法有效完成等問題,因此教師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調(diào)整教學情景,帶給學生們豐富的學習體驗。同時教師要注重教學情景構建的雙向性,避免單一化的知識傳遞導致學生陷入思維僵化的誤區(qū)。
(二) 學生主體性原則
全新教育改革要求教師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地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將學生置于中心地位,而師生互動也同樣要遵從這個原則。教師要圍繞學生需求展開交流互動,有效避免學生被動開展師生互動情況的出現(xiàn)。同時教師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與發(fā)展,有效避免外界環(huán)境干擾對學生成長造成的負面影響,保證教師主導行為的有效性。
(三) 科學性與思想性統(tǒng)一原則
小學音樂課堂的師生互動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科學性是音樂教學順利開展、教學目標有效實現(xiàn)的基本保障,而思想性則是學生感受音樂的最主要途徑,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感悟能力與鑒賞能力。因此教師在師生互動過程中不僅僅要圍繞知識內(nèi)容展開,更要有效引入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相關故事等等內(nèi)容,加強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和認知,實現(xiàn)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真正統(tǒng)一。
二、 小學音樂課堂中師生互動的問題分析
小學音樂課堂不僅僅是音樂教學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學生思想與情感熏陶的重要陣地,師生互動是音樂課堂的重要構成,然而就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現(xiàn)狀來看,師生互動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 教師未能發(fā)揮主導作用
小學音樂課堂在師生互動之中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互動欲望,確保學生有效地融入課堂。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未能正確發(fā)揮主導作用,教師更加傾向于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卻未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相關問題,這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另外教師主導作用的缺失也導致師生互動很容易陷入混亂狀態(tài),學生間的討論經(jīng)常偏離教學主題,違背了師生互動的初衷。
(二) 教師對學生主體的理解不到位
當前很多小學音樂教師受制于自身教學理念及教學習慣而未能正確理解“學生主體”原則,有些教師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未能積極開展師生互動,而有的教師則是完全將師生互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出現(xiàn)了放任自流現(xiàn)象,這些都導致師生互動出現(xiàn)了不科學現(xiàn)象。例如教師讓學生自行選擇歌曲學習、安排學生自行組織分組演唱活動,類似現(xiàn)象導致音樂教育過度迎合學生需求,偏離了科學的教學軌道。
(三) 師生互動缺乏情感共鳴
小學學生在知識學習與領悟方面依然依靠個人需求展開,學生們對他們感興趣的內(nèi)容會保持更高關注。情感共鳴能夠有效拉近師生關系,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情感。然而當前很多教師在互動過程中依然圍繞音樂知識展開,卻很少深入考量作品思想與情感傳遞,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也未能有效開展,這嚴重影響到師生互動的有效性與深入性。
三、 小學音樂課堂中師生互動改善策略
小學音樂課堂中師生互動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有效提升,而當前師生互動現(xiàn)狀已經(jīng)偏離了師生互動的基本原則,教師應該積極采取有效策略改善師生互動水平。
(一) 明確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主導作用會對音樂課堂發(fā)展起到導向作用,教師不僅僅要在知識教育、互動交流方面發(fā)揮主導作用,更應該通過自己的音樂思想與精神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產(chǎn)生影響和熏陶。因此教師們必須要明確自己的主導地位,通過趣味性問題的設計帶領學生感受音樂學習的快樂,在導學環(huán)節(jié)、教學環(huán)節(jié)、復習環(huán)節(jié)加入更多趣味元素,使得學生們樂于師生交流互動,用飽滿的熱情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既能夠提升師生互動效果,同時也能夠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逐漸改善音樂課堂現(xiàn)狀。
(二) 科學把握“學生為主體”原則
教師在教學過程要科學把握“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學習過程,保持學生的積極性。當前很多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激發(fā)學生主動性及互動欲望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未能有效把握這個原則的適用度,進而導致小學音樂課堂出現(xiàn)無序化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要調(diào)整教學與互動原則,既要引導學生發(fā)揮主動性,又要確保學生能夠按照科學方向發(fā)展成長。
(三) 關注師生間的情感共鳴
師生間的情感共鳴不僅僅有助于師生互動的順利進行,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音樂知識學習。因此教師要重點關注師生間的情感共鳴,圍繞教學主題與學生展開深度溝通好交流,促使學生更好地把握音樂作品內(nèi)涵,同時與學生展開充滿真摯情感的互動交流,更好地傳遞作品情感與思想,有效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郭冬娜.淺談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創(chuàng)新與師生互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180.
[2]吳曉霖.小學音樂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黃河之聲,2018(8):91.
[3]黃玲.互動,課堂的本質(zhì)——小學音樂課堂中師生互動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