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玲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也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指導小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從不同的年齡段入手,采取不同的方法,運用不同的策略,實戰(zhàn)實練,從而真正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的朗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6-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046
新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由此可見,朗讀成為一項檢驗語文學習能力如何的手段。因此,朗讀的標準,就是我們培養(yǎng)的方向和目標。作為一名低年級的教師,我認為,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將會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開啟一扇明亮的窗戶。那么,如何強化朗讀訓練,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朗讀示范是非常重要的
低年級的學生對朗讀的技巧掌握還不夠,如何讓他們學習到朗讀的方法和技巧呢?根據(jù)小學生模仿能力極強的特性,我的辦法是教師做好有效的朗讀師范。比如,一年級的《四季》這篇課文,共有四小節(jié)。于是,我自己先在辦公室里練習,等我練習比較到位了,我就開始上這一節(jié)課。在學習完生字以后,我就范讀課文。教師在課堂上聲情并茂的范讀,可以使學生很快在模仿中感悟如何斷句,如何停頓以及語氣的變化。哲學家黑格爾說:“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實踐證明:經(jīng)過我的范讀示范,一些學生很快就學得有模有樣。這充分證明了教師的朗讀示范作用發(fā)揮得越好,學生的朗讀水平就提高得越快的理論。因此,教師要放開手腳,大膽表現(xiàn)自己,就能讓自己的才華得到發(fā)揮和展示,同時也會使學生像教師一樣的大方地展示自己。
二、抓好課堂上朗讀的時間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提高學生理解、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語文課上,教師適當留一些時間,讓學生自己練習朗讀,會使學生很高興。為此,就需要教師學會安排時間。有一位老教師曾說,教師應留給學生一些讀書時間,讓學生多讀,充分地讀,不要以為自己教的有多好,講的有多精彩,其實學生自己的朗讀收獲有時比教師講的還多。我剛工作時覺得這位老教師講的有問題,不能茍同。但是,在工作五六年以后,經(jīng)過自己的切身實踐,我發(fā)現(xiàn)老教師說的還真不錯。很多教師的語文課變成了教師問一個問題,學生回答一個問題的形式。有的語文課上,教師一會兒讓學生聽錄音,一會兒又讓學生看影視,一會兒讓學生去表演,學生朗讀的時間少得可憐。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指讀得熟,則不待解說,就能自曉其義。因此,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學生放聲朗讀,在朗讀中發(fā)現(xiàn)一些簡單的問題,慢慢分析一些書本表面上的問題,解決一些疑難的問題。
三、精心設計朗讀的目標和要求
教師設計好朗讀的目標,先要從自己入手。教好每一篇課文,教師就要先下工夫。備課時,教師最好先聽一聽錄音帶的范讀,再對著讀幾遍,把握好普通話的四聲,讀準前后鼻韻母及平翹舌的音節(jié),掌握輕聲、兒化的規(guī)律。例如,有的方言區(qū)的語文教師前后鼻音不分。對于這個毛病,我認為,我們應當在平時留心看書刊中的有關文章,并把課文中帶有前后鼻音的詞收集在一起,反復推敲,細細推敲,最后總結出發(fā)音的關鍵,再給學生做指導時也就有的放矢了。
對學生的朗讀也要有一些小目標。小學語文教材有很多優(yōu)美的文章,非常吸引人。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不同,設計朗讀的不同目標。例如,《四季》這篇課文,語言簡短,句子優(yōu)美;《江南》是漢樂府,朗朗上口,小學生非常喜歡。對這些課文,教師可將朗讀時的目標制定小一些,如一年級的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就可以了。又如,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月光曲》最后三個自然段時,對學生提了更加小的細致的目標。學生在學習時很快就達到了目標,而對課文的理解一點兒都不淺。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剛開始時,制定一些明顯的目標就可以使文章更好把握了。
四、在情境中用情朗讀
在學校的閱讀課上,我們可以選擇一篇優(yōu)美有趣的文章,要求學生學習如何朗讀。比如選擇《木蘭辭》,我自己首先入情入境,放上事先做好的課件,一邊用情的朗讀,一邊指導學生理解大意。由于學生被我的感情感染了,有幾個學生就提出讓他們自己朗讀。我望著他們用心讀課文的神情,又被他們感染了。我也要求他們停下來,再一次聽我讀。這一次,我更加賣力和用心,把自己的感情盡量充分的表達出來。學生在這樣的境界中,完全陶醉了。朗讀的高潮一浪高過一浪。學生在這樣的激情感染中,想象自己也變成花木蘭。在學生入情入境后,我又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想象配樂朗讀課文。學生立刻就陶醉在古詩詞的美麗世界中了,對木蘭更加的佩服和崇敬了。
五、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必不可少
低年級小學生喜歡新奇的學習形式,對于陳舊的、無趣的教學形式會存在抵觸心理。為此,在從事低年級教學時,我常常會變換朗讀形式,如分小組比賽齊讀,看哪組學生讀得整齊,讀的有氣勢;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進入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不同的朗讀形式具有不同的功效,對于小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使學生對朗讀興致盎然。
六、加強朗讀技巧的指導
朗讀技巧是朗讀過程中需要學生掌握的內(nèi)容,但是通常情況下小學生缺乏朗讀技巧,這就需要教師來強化技巧的指導。如對于描寫突然發(fā)生變化、心情激動的句子,讀的時候語速要加快,急促些;對于表現(xiàn)高興、喜悅、贊美的句子,讀時音調(diào)略高,聲音響亮。具體每段話、每一句怎么讀,教師應讓學生結合文章內(nèi)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此外,正確發(fā)音也很重要。教師應該為學生示范正確的發(fā)音,糾正學生的方言等錯誤讀音。
總之,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朗讀教學貫穿了整個小學語文階段的教學,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轉變觀念,正確認識朗讀的重要性,有耐心、有恒心,科學地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就能使學生學好語文,并使他們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趙桂霞.建設一所新學校[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 張巧鳳.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J].甘肅教育,2017(15).
[3] 吳正憲,周衛(wèi)紅,陳鳳偉.吳正憲課堂教學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