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摘 要 新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題意作文或后材料作文。即一種以給材料但不給話題,在材料范圍內(nèi)自主確定角度、立意、文體、標題為特征的命題形式。問對事件類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進行支招。
關鍵詞 材料作文 審題立意 類型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新材料作文把話題作文中的“話題”與“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審題不是從“話題”出發(fā),而是從“材料”出發(fā)??v觀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六類材料:(1)寓言類材料;(2)(現(xiàn)實、生活、歷史)事件類;(3)實事熱點類;(4)組合類;(5)哲理類;(6)圖畫類。無論哪種類型的材料,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審題,準確立意。下面,筆者將支招事件類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1抓關鍵句法
有的材料為突出中心,有時會在材料中設置關鍵句(開頭句、結尾句、對話句、結語句),抓住這些關鍵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準確理解材料,正確立意。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關鍵性語句可以作為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2分析關系法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事物間的關系主要有依存關系、主次關系、取舍關系和條件關系等。辨明這些關系,有利于審題立意。
【材料】一位大學生,在?;ㄤN吃緊,寫信向在鄉(xiāng)下種地的父親要錢。信只有三個字--“爸:錢。兒”這封三字信傳開以后,人們議論紛紛。請以這位大學生同學的身份就此給他寫一封信。
【分析】這則材料的中心內(nèi)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關系是父與子的關系,其正常關系是骨肉關系、親情關系,可是在兒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錢”連接關系外,再也沒有其他,甚或一兩句問候語。說明兒子與父親是一種不正常的關系,究其原因是兒子缺乏禮貌,缺乏孝心,缺乏對在鄉(xiāng)下日夜操勞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學同學的身份給他寫信就要勸導、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從此入手,就會在“花銷緊”要節(jié)約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
3明確褒貶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語句常常蘊含著命題者的褒貶情感,審題時學生必須充分捕捉這些語言信息,細致體會命題者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根據(jù)命題者的感情傾向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一個面包師長期從他的鄰居--一個農(nóng)民那兒購買黃油。有一天,他竟然發(fā)現(xiàn)黃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稱量,每回都是這樣。于是,面包師把農(nóng)民告到了法官那里。農(nóng)民在法官面前辯解說:“面包師向我購買黃油的同時,我也一直從他那里購買同樣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為稱黃油的砝碼。如果我的砝碼不準,那不是我的過錯,而是他的過錯?!泵姘鼛熉牶髥】跓o言了。
【分析】這則材料中,有一句話暗示了命題者的褒貶情感,它是“面包師聽后啞口無言了”?!皢】跓o言”是貶義詞,暗示了命題者對面包師的行為持否定態(tài)度。據(jù)此,學生可以立意為--做人要誠信,如果心懷不軌,居心叵測,自己也必將被背叛和欺騙。
4由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產(chǎn)生、變化和發(fā)展,都有其內(nèi)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閱讀分析材料的因果聯(lián)系,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
法。寫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xiàn)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xiàn)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個六歲的孩子,放學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蘋果。只見他讓蘋果橫躺下,一邊是花蒂,一邊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間。剛要切,爸爸趕忙喊到:“切錯了!切錯!”話音剛落,蘋果早已被切開,兒子拿起一半給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顆五角星!”只見蘋果的橫斷面上,由果核的輪廓組成了規(guī)則的五角星。
【分析】為什么會出現(xiàn)五角星圖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規(guī)而橫切蘋果。可引申出結論: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獲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5提煉中心法
這是寫材料作文最為常見且最為穩(wěn)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寫材料作文時,如果能準確地提煉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為文章的主旨,一定會使所寫文章既切題又有深度。所以,寫材料作文時應盡量采用這種方法來立意。
【材料】一次,蓋達爾旅行時,有一個小學生認出了他,搶著替他提皮箱。小學生見皮箱十分破舊,便說:“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蓋達爾,為什么用的皮箱卻是隨隨便便的呢?太不協(xié)調了?!薄安粎f(xié)調嗎?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蓋達爾笑著說。小學生看著蓋達爾笑了。
【分析】分析這則材料,我們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中心意思:這則材料通過寫大名鼎鼎的蓋達爾和小學生關于皮箱破舊的對話,表達了身外之物可以隨隨便便,但做人卻不能隨隨便便的道理。據(jù)此,學生可以提煉出如下兩種觀點:(1)做人不應該隨隨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徒有虛名。
【審題提示】
針對這個題目來寫文章,審題的第一步是要確立論述的角度。這段材料的中心是“專心、專一”或“潛心鉆研”,我們的分析材料時不妨從“導引”( 從這則軼事中你讀懂了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的什么品質?這樣的品質又能夠給你怎樣的啟示呢?)中設立這樣的幾個問題入手:
泰勒斯觀望星辰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探索宇宙的奧秘,進行自己的研究;
他為什么會掉進坑里?
回答:只顧鉆研,一心探索,沒看腳下;
假如他既看天空又顧腳下該怎樣?
回答:不會掉進坑里,但也未必認識天上星辰,不會得出“明天有雨”的結論;
對于別人的嘲笑如果換個角度理解如何?
回答:“雖然認識天上的星辰”,這是鉆研的結果;“看不見腳下的東西”,是因為他研究的癡迷,是用志不分的表現(xiàn)……
【總結】
把材料內(nèi)容分解成幾個小問題去分析、理解,就不難把握這段文字的含義,由此可以確立這樣的觀點:目中無“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現(xiàn);而唯有這樣的專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參考文獻
[1] 李建文.高中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探究[J].中學語文,2016(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