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摘要】在新聞采訪報道中,求異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新聞思維方式。在新時期的新聞報道中,如果走不出固有舊思維的框架,就會被新聞改革的大潮所淘汰。本文從新聞事件的采寫,求異思維在新聞寫作中的運用等方面,來說明求異思維對新聞寫作的長遠影響。
【關鍵詞】求異思維 流暢性 變通性 獨特性
在平時的采訪工作中,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報道方式,當社會生活出現(xiàn)某一新聞事物或新聞人物時,眾多新聞媒體便會蜂擁而至,“狂轟濫炸”,將其“炒”得沸沸揚揚。這些報道大多角度相似,觀點相近。只有極少數(shù)媒介獨辟蹊徑,從相異甚至相反的角度報道,結果在公眾中的口碑更佳。在采寫中求異的報道,或角度奇巧,引人注目;或觀點別致,給人啟發(fā)。
一、求異思維
想在采寫中自如地求得“異”,就得形成一種求異思維。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根據(jù)人的思維方式的不同,把思維分為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兩種。對求異思維的定義是:從新給的信息中產(chǎn)生信息;從同一來源中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為數(shù)眾多的輸出。據(jù)此,對新聞采寫中的求異思維可以這樣解釋:記者在思維過程中,不依常規(guī),讓思維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擴散,從多方面尋找答案,從而引出更多的信息,探求多樣性的結論。因而,求異思維也稱為發(fā)散性思維。求異思維最大的功能是追求與眾不同,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新聞采寫實踐中的大量運用,可以拓寬記者的思維空間,發(fā)掘更多更新更有價值的報道題材。即使有些報道不再屬于獨家新聞,運用求異思維,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經(jīng)濟日報》曾以《1元2角的官司值不值得打》為總標題,系列報道了福建省某市一位法律工作者因公共電話亭多收了1.2元電話費,與該市電信局和電話機主人對簿公堂一事。在連續(xù)報道了此事之后,最終大致形成結論:這場官司值得打,錢的數(shù)額雖小,卻說明了消費者法律意識的增強和自我保護意識的覺醒。后經(jīng)調解,原告撤訴,被告退還多收款項并賠禮道歉。按說此事已畫上圓滿的句號,但記者不滿足于這個結果,提出假如這位消費者不是一個法律工作者,情形會怎樣呢?根據(jù)這一思路多方尋求的結果是:不僅是消費者瞳不懂法律、懂不懂自我保護的問題,或者“1.2元錢官司值不值得打”的問題,實質在于公用電話經(jīng)營中缺乏競爭;沒有競爭,就談不上優(yōu)質服務,其背后是壟斷行為在作怪,長此以往對市場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大為不利。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到:求異思維是一種朝著不同方向、沿著不同途徑思考問題的方法。
二、求異思維的三個特點
1.流暢性。流暢,指心智活動暢通無阻,靈敏迅速,能在短時間內(nèi)表達較多的概念。流暢性可以分為語詞、觀念、聯(lián)想和表現(xiàn)流暢性四種,是求異思維的量的指標。圍繞一個基本問題,在思維的起始階段,求異的功能能夠把思路盡可能大地打開。例如有位記者采寫一篇關于杭州市公共廁所問題的報道。首先他要對杭城公廁的現(xiàn)狀進行思考,思維沿著“公廁建設存在的嚴重問題”這個方向發(fā)散出去,發(fā)現(xiàn)資金缺乏、選址難、居民不配合、布點不科學、管理差等一系列問題,然后再沿著每個要點繼續(xù)深入思考。這個思維過程,便是求異思維流暢性的表現(xiàn)。雖然記者的求異思維可以想到“公廁建設存在問題”的許許多多的表現(xiàn),但它仍是在同一方向上的量的擴大,如果改變一個思維方向,讓思維沿著“其他服務設施建設對公廁建設有何借鑒意義”這個方向擴散,就又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如街頭黃帽子磁卡電話亭大大方便群眾,成為杭城一景,與杭城風景十分協(xié)調。這時,記者對杭城公廁問題的認識已發(fā)生方向性轉變,實質上已進入了求異思維的第二個階段,即變通性。
2.變通性。變通,指思考隨機應變,觸類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向,不受消極思維定勢的桎梏,能從思維的某一方向跳到第二、第三、第四個方向……使方向越來越多,有更多的方向、方面可供選擇和考慮,從而形成立體思維,編織成思維之網(wǎng)。
變通性是求異思維的較高級層次,使思維沿著不同的方向和方面擴散,表現(xiàn)出極其豐富的多樣性,能使記者產(chǎn)生超常的構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思想、新觀點。
如上述關于公廁報道的思考,記者運用求異思維第一層次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實屬多年痼疾,沒有多大新聞價值。而一旦進入變通思考的層次,尤其是將公廁與其他公益性服務設施作比較,并將其放在杭州作為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的大背景下,就找到了新聞事實的“興奮點”也即“新聞眼”之所在。記者以此為題材,寫了一篇《西子湖畔公廁不負四周美景》的報道,由新華社發(fā)了通稿,國內(nèi)外數(shù)十家報刊采用,這正是進行一番求異思維的結果。
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寫作靈感的突發(fā)性與求異思維的變通性關系密切。思維的變通性要求記者在思維流程中闖過思維定勢的障礙,避免刻舟求劍。變通的結果可使思路由一個類別躍入另一個類別,從一種意象指向另一種意象。這時,大腦活動處于擴散撞擊之中,為記者的寫作靈感的電光火石準備了充分的閃爆條件。記者思維擴散得越廣,寫作靈感產(chǎn)生的概率就越大。新聞報道的創(chuàng)新,無不打上“從思維變通到觸發(fā)靈感”的印記。
3獨特性。獨特性是指求異思維能形成與眾不同的見解,能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觀點去認識事物,反映事物。它更多地代表著求異思維的本質,是求異思維的最高目標。求異思維的獨特性,在流暢性、變通性的基礎上形成。流暢和變通是形成求異思維獨特性的條件。大量的新聞采訪寫作實踐也證明,凡在報道上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的記者,大都具有思維的流暢性和變通性的特點。這些人知識面廣,生活經(jīng)驗豐富,思路活躍、清晰,腦子里精彩的“點子”不斷冒出來,善于從事物的相互比較中去認識事物,挖掘特點,把握本質,因而往往在新聞報道的主題、角度、觀點、結構、語言等方面顯現(xiàn)出難能可貴的獨樹一幟的思維素質。
三、求異思維對新聞采訪寫作的長遠影響
求異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新聞思維方式。在新時期的新聞報道中,它如同透過峽谷頂?shù)囊痪€陽光,走不出舊思維框架的峽谷,就會被新聞改革的大潮所淘汰。第一,求異思維將大大激發(fā)記者的創(chuàng)造精神,有利于新聞報道的全方位拓新。新聞采寫過程,是認識和反映客觀事物的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思維活動。記者的職業(yè)就是要把自己對客觀世界某一事物的認識通過新聞媒介傳播于社會。這一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們要以科學的思維方式指導我們的思維活動。求異思維使記者得以擺脫傳統(tǒng)觀念和傳統(tǒng)報道模式的束縛,開辟出全新的報道領域和報道思路,從而使新聞采寫工作呈現(xiàn)一個嶄新的面貌。第二,求異思維將大大強化記者的主體意識,使新聞報道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主體意識是指記者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參與意識,滲透在新聞采寫的整體過程中。主體意識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子,沒有主體意識,就談不上創(chuàng)造性。求異思維使記者能站在歷史的高度,獨立地思考問題,客觀地評判事物,正確地反映社會,不為外人左右,不為傳統(tǒng)所縛。這些恰恰是記者主體意識的表征。第三,求異思維將大大優(yōu)化新聞競爭機制,給新聞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新聞采寫工作需要競爭。千篇一律、千報一面是缺乏競爭的惡果。求異思維有助于多出新聞,出好新聞,出獨家新聞。在新聞采寫過程中,不斷地“求異”,不斷地“標新立異”,才能實現(xiàn)新聞報道的突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