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娟
摘 要:目前諸如微課等多種新穎教學模式逐步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而微課以其直觀和高效等特點,使語文學習的氛圍愈加濃厚。但微課應用同時伴隨著問題,對教學活動起到了一定阻礙。本文主要就微課在語文中應用現(xiàn)狀進行探討分析,并總結提升其效果的對策,以期為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作出貢獻。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5-318-01
引言:微課以其新穎性給教學帶來更多優(yōu)勢,這便要求教師對其進行合理應用,將微課作用進行發(fā)揮,引導學生感悟、體驗語文魅力。同時教師要對微課相關應用問題進行重視,完善該課程模式,實現(xiàn)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一、微課基本概述及其特征
1、微課基本概述
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微課”源自“微課程”這一概念?!拔⒄n程”主要是把建構主義等方法運用在教學中,使教學時長縮短。該概念是為了在線或者是移動學習而提出?,F(xiàn)階段,國內對微課這一概念并未統(tǒng)一,更多地認為微課(微型課程)將微型的視頻作為教學載體,教師根據知識或環(huán)節(jié)來進行設計的在線化的課程。一般而言該課程時長要小于十分鐘,因此其教學導向性強,主要是為說明單問題而制作。
2、微課相關特征
首先,該課程突出了相應的知識點。微課因為時長較短,因此其所含知識容量就十分有限,一般是一個或者少量知識點構成。其次,微課一般都將視、音頻進行了有效結合,將視頻作為主載體,并配備上音頻、圖面等等。第三,微課資源較小,因此使用時更為方便。一般來說,微課容量保持在100兆上下或者更小,再加上其格式多樣,使得微課得到廣泛應用。
二、微課在語文中應用現(xiàn)狀
1、“偽”微課較為嚴重
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并沒有很好地對微課進行利用。微課存在是為了更好減負,使他們可以輕松對待學習。而現(xiàn)階段,部分教師并未對微課進全面了解或者是深入分析,使得教師無法在運用微課時引導學生,導致很多濫用微課現(xiàn)象的發(fā)生,也就是上述的“偽”微課。此外,教師并未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對微課進行規(guī)律性地設計,導致微課無法與傳統(tǒng)教學區(qū)分開來,其優(yōu)勢也得不到體現(xiàn)。
2、教師無法有效地設計與運用微課
諸如多媒體等新穎形式得到教學的逐步應用,這類教學方式在微課中也得到了很多應用。微課設計需要與多媒體相契合,但微課部分內容與多媒體存在矛盾,因此其內容需要利用板書等傳統(tǒng)形式進行傳達。鑒于此,應用微課要求教師把控、了解教材、學生具體情況等,才可以更好地進行微課內容的設計,提升微課的教學效用。此外,微課運用時其效果有時不夠明顯。其雖然能夠吸引學生,使其對課程內容留下印象,但受到教師制作能力限制,其效果無法得到有效體現(xiàn)。
三、提升微課運用效果的對策
1、準確地進行重點把握
微課主要是利用視頻來將知識點或教學過程進行錄制,將40多分鐘的課程濃縮至十分鐘,進而使其更為精簡地呈現(xiàn)。因此,教師需要對課堂重點進行準確把握,結合學生特點與實際教學,對微課做好準備,透徹地對重、難內容進行講解。例如,講解《靜夜思》時,該詩將月亮作其中心,但很多同學無法體會到月亮所代表的含義,也就不能對作業(yè)情感進行深切感知。因此,教師便可以通過微課對“月亮”這一意象進行充分解析。微課要使學生懂得詩中具體鏡像,再以此來分析詩人情感。同時,教師在設計微課時,可以多進行月亮相關資料的展示,諸如音樂、詩歌等,是學生可以綜合起來對該詩進行分析。此外,微課要有針對地錄制,必須使學生較短時間便可提升其認知的深刻程度,其作用要優(yōu)于教師反復講解。
2、用微課來指引課文預習
學生對新課文的預習,可以使其對課文進行整體認知的同時,標記不懂之處等,從而可以做到聽講的針對性,提升自身聽課效率。但實際預習時,學生無法對課文重點進行把握,再加上部分學生預習過于敷衍,這便使預習無法達到預期。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來指引課文預習教學,可利用視頻將知識點進行簡單展示,從而使預習更具方向性。相對于以往預習模式,微課可以突出課程重點,提升小學生閱讀欲望,進而促使他們主動地預習,使學生能夠基本掌握知識脈絡。
3、實現(xiàn)課堂時間的最優(yōu)利用
微課雖然時間較短,但并不意味著課堂教學到此為止,僅僅是講授時間進行了縮短。剩余時間應讓學生自行地進行思考、探究等,從而讓學生們可以對微課內的知識點進行充分消化,然后利用彼此間的交流來促進語文體系的構建,提升自學能力。例如,在學習文章《觀潮》時,該課重點便是對漲潮現(xiàn)象進行詳細分析并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修辭手法。此時,微課便可講解上述內容,為學生指明重點。在微課完結后,學生應借助剩余時間來內化上述知識,此時教師可指引他們朗讀課文,把知識與文章緊密相融,提升其認知力。
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差異與班級情況進行分組,通過小組來質疑并解答疑惑。此外,教師應布置與文章相應的描寫作業(yè),引導學生仿照課文進行景物描寫,提升其組織語言的水平與描寫、想象等能力。該模式還可以讓課堂環(huán)節(jié)顯得更為緊湊,滿足課改要求。
【總結】總之,微課以其形式短而內容足等優(yōu)勢,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梳理,將更多時間用于內化與探究。同時,學生課下對微課的觀看還可以及時地鞏固語文知識,為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 張亞莉. "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7,(09):102.
[2] 曾文華. 芻議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及價值[J]. 中華少年,2017,(24):21.
[3]解婷,張?zhí)鹛? 用微激趣,以微提效——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時代教育,2017,(06):7.
[4] 張金龍. 微課資源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開發(fā)與應用[J]. 新課程(小學),2016,(12):110.
[5] 張雪松. 微課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探究[J]. 課外語文,2016,(11):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