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摘 要]誦讀是形成語感、規(guī)范語言、培養(yǎng)審美情趣、放飛想象、開拓思維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師要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指導學生精品細讀,注重范讀,明確誦讀目標。
[關(guān)鍵詞]誦讀;興趣;品讀;范讀;目標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34002701
誦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形成語感、規(guī)范語言、培養(yǎng)審美情趣、放飛想象、開拓思維的重要手段。當下的語文課堂熱鬧非凡,新理念層出不窮,教學風格愈來愈多樣,而最自然本真的誦讀卻鮮有人問津。其實,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提高了對誦讀的要求,將誦讀置于“理解”之前,將誦讀置于重要地位。那么,教師該如何引領(lǐng)、點撥、指導學生的誦讀,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呢?
一、興趣為先,強化訓練
葉圣陶先生認為:“教育在本身上來說就是培養(yǎng)習慣?!绷晳T的養(yǎng)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要時是需要一些強制功夫的,是需要進行一番強化訓練的。教師應(yīng)以語文教材為“基石”,以學生為“根本”,積極探究多樣化的形式去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如演講、誦讀比賽、故事會、課本劇表演等。比如,在教學古詩詞時,可以為學生每周開設(shè)一堂詩歌朗誦課,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特別喜歡的詩歌,教師再為學生精心配樂,師生定會在這樣的活動中“沉醉不知歸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誦讀方式的選擇方面,應(yīng)鼓勵學生多樣化,比如朗誦、吟詠、接力讀、唱和等,以此來激發(fā)學生誦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誦讀技能和誦讀習慣。
二、精品細讀,深入文本
誦讀是進入文本的快捷方式,又是解讀文本的“直通車”。比如,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少年閏土出場后僅說了5句話,卻多達236個字,“捕鳥”“看瓜”“刺猹”“拾貝”“觀潮”等幾個故事依次出現(xiàn),詞匯豐富,語勢平緩流暢,很有節(jié)奏感;而中年閏土“泥塑木雕”般寡言少語,詞匯貧乏。教師應(yīng)著重引領(lǐng)、點撥、指導學生比較閏土前后語言中字數(shù)、語氣、詞匯與句式等方面的變化,反復誦讀,以此分析揣摩不同時期閏土的心理,更深一層理解作者那無以名狀的悲哀。
教會學生品讀,字斟句酌,咬文嚼字,甚至可以細化到對標點符號的把握。《安恩與奶?!分邪捕骶芙^買牛者的態(tài)度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藏玄機。對第一位買牛者,安恩說:“它是不賣的?!睂Φ诙毁I牛者,安恩說:“它不賣的!”教師應(yīng)指導學生讀出句號與感嘆號的差異,如此安恩不賣奶牛的心理就不言而喻了。
需要強調(diào)的是,精細的品讀并非對文本內(nèi)容的肢解,而是為了完成對文本的整體建構(gòu)。比如,在教學《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時,教師通過抓住“醉里挑燈看劍”中的“劍”這個關(guān)鍵意象,引導學生去關(guān)注詞中所出現(xiàn)的一系列意象群體,反復誦讀,進而理解詞中的悲壯意境。當有學生提出“我不覺得他很孤獨,因為他有寶劍和孤燈陪伴著,更主要的是他還擁有自己的夢想”時,教師感到十分驚喜,因為學生在用心讀文字,走進了詞中的人,了解了詞中的意,進入了詞中的境,這顯然是對誦讀莫大的肯定。
三、師讀為范,芳香自溢
教師范讀具有直觀、生動、可模仿等特性。教師的范讀正是教師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通過一定的朗讀技巧直接地傳遞給學生的最佳和最有效的途徑。
教師優(yōu)秀的范讀能與詞曲皆美的歌曲相媲美,能構(gòu)建出令人心馳神往的絕妙的誦讀境界。比如,教學朱自清的《背影》,可以通過教師范讀,再由學生模仿,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逐步體驗在浦口車站不舍兒子離去的日漸蒼老的父親形象。教師的范讀豐富了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理解與把握,文本蘊含的情感自然會在學生細細體會的過程中涓涓流出。
教師范讀應(yīng)把握好時機,可以選擇在學生自主朗讀之后,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引領(lǐng)學生開啟文本意蘊之門,而非使之成為學生簡單模仿的范本。教學時遇上美文佳作,就應(yīng)帶領(lǐng)學生仔細誦讀,愜意便會在學生心中蕩漾,文字之精華在經(jīng)過了教師聲音的潤飾之后,必定會沉淀于學生胸中,便會猶如持久不散的玫瑰,其芳香將永遠氤氳在學生歲月的長河之中。
四、明確目標,循序漸進
誦讀教學應(yīng)目標明確,讀有層次,循序漸進。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堂上教師的講解與分析,永遠替代不了學生個性化的誦讀體驗。誦讀教學的順序應(yīng)該是先追求讀,后追求義,甚至可以“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欲速則不達,對于每一次誦讀,教師要有明確的目標,學生不能夠理解的就采取誦讀積累、再誦讀積累的方法。對于學生不能夠一下子理解的內(nèi)容,教師不妨“保守”一些,讓這些文字先作冰山的封存,作為誦讀的儲備,在漫漫人生路上,讓學生用實踐來慢慢融化,慢慢品出個中滋味。
語文教學應(yīng)重視誦讀。誦讀是一門藝術(shù),誦讀更蘊藏著智慧,作為語文教師理應(yīng)成為誦讀園地執(zhí)著的堅守者與善于創(chuàng)造的耕耘者,忠貞不渝地打造這片最絢麗的風景。
(責任編輯 陳劍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