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會利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出現,我國教育部門不僅對小學生的教學目的進行了優(yōu)化,同時對于教師的教學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不僅要保證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其對數學知識的把握情況,同時也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基于此,本文將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開展有效引導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引導;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2-0176-0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在此情況下,為國家培養(yǎng)全面型的技術人才就成為各大學校的首要教學任務。在學生的發(fā)展過程中,小學階段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開展數學教學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以及分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手段以及引導手段,以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引導的概念
相較于小學教學的其他學科來說,數學教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以及邏輯性。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手段進行優(yōu)化。其次,在開展小學數學時,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加以適當的引導,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有效引導的具體當時
(一)運用問題教學法開展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教學改革的出現,教育部門對小學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學習一定的基礎數學知識,為其日后的數學學習提供堅實的支撐,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問題教學法開展教學,以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能夠主動地進行思考分析,從而能夠促進自身思維能力的提升。比如,當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與“比大小”相關的知識時,便可以結合以下方式開展教學: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同重量但不同大小的鐵塊以及棉花。隨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第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認為這兩種東西的重量相同嗎?通過單純的視覺觀察,學生們一定會認為棉花要比鐵塊大。接下來,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秤對兩種物品進行測量,通過測量,學生們會發(fā)現,鐵塊與棉花的重量相等。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灌輸“大小不決定重量”的數學原理,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
(二)及時對學生進行教學觀察,對其學習中問題進行指導
相較于其他階段的學生來說,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還沒有發(fā)育成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的管理以及指導。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大對學生的關注程度以及指導力度。但是,當前的小學生都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以及自尊心,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倘若教師對其強加干涉,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無法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甚至會使得學生產生抵觸學習的心理。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控指導的力度,保證學生的穩(wěn)定發(fā)展。
其次,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問題加以重視,并能夠運用問題引導的形式對其實施幫助,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解答教師問題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提升學習熱情以及學習信心。
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與《分數的理解》相關的知識時,便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開展教學:首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其中的理論知識進行學習以及了解,并結合實際的生活情況,為學生提出學習問題“將一根長度為15厘米的木棍均勻地鋸成兩段,鋸斷后的木棍與原木棍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分數的知識對該問題進行解答,并幫助學生進行深入分析,比如,將木棍再次進行鋸斷,所得木棍的長度以及其所占的分值,以此提升學生的探究興趣,進而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重視引導過程中的方式,提升整體的數學教學的質量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想保證整體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就一定要對自身的教學方式加以重視,提升教學方式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其次,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習慣,使其能夠在正式教學之前主動進行預習,形成一定的知識基礎,降低自身的學習難度,提升整體的課堂教學效率。在開展預習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制作教學視頻,并通過家長群分享視頻內容,對學生加以引導,降低學生的預習難度,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四)改善課堂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綜合素質
受年齡限制的影響,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會不斷地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大多與學習內容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不能為了保證教學進度而忽視學生的問題,影響學生的信心。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建合適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不能夠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影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在現代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以及合理的引導手段開展教學,鼓勵學生自主地解決教學問題,在提升自身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質量的同時,促進自身實踐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勤靈.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探討[J].亞太教育,2016(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