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歆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小學數學教學任務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不能滿足當前教育的需要,課堂的有效性和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一線教師探究的重要課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始終遵循“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優(yōu)化教學方法著力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通過有效的習題訓練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進而不斷優(yōu)化數學課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數學是小學階段學習中一門基礎學科,通過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數學知識,對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重要作用。由于數學學科具有邏輯性、復雜性及抽象性等特點,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時期,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傳統(tǒng)的反復灌輸概念,學生機械練習,很容易磨滅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恰當運用新穎教學方法為“枯燥”的數學課堂注入活力,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數學能力,構建高效課堂。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精心設計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前提下組織開展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備課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在具體可行的目標指引下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以“有余數的除法”為例,這節(jié)教學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拓展,也是低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難點之一。在備課時,我就根據學生對除法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做了以下教學目標設計:在知識與能力方面,我讓學生在理解整除的意義基礎上,認識有余數的除法,了解余數的概念含義,并能夠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在各類觀察比較活動中讓引導學生發(fā)現余數與除數之間的關系,認識到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我選用了復習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發(fā)現等方法,讓學生在操作、觀察與討論中掌握這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讓學生體會有余數的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
二、創(chuàng)設多樣化有效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作為一門抽象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覺得數學學習枯燥乏味。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拉近師生關系,營造樂學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通過教學內容設定恰當的情境,帶動學生參與到數學課堂中。
比如,在學習“平移、旋轉、軸對稱”一課中“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點時,我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輔助教學,給學生播放了五彩蝴蝶飛舞動態(tài)小視頻,吸引學生進入情境后讓學生觀察蝴蝶的形體特點,從而引出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點;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我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選取學生熟悉的常見事例引出知識,以中秋節(jié)分月餅為例設計情境,在學生已知的經驗中讓學生掌握“平均分”及“分數”的概念。
三、開展合作探究實踐活動,提升學生數學素養(yǎng)
在共同的教學目標指引下,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探究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遵循新課改思想,因材施教,科學分組,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讓學生在體驗中感知數學。
比如,在教學“觀察物體”一課時,我在課前讓學生動手制作了六個小正方體盒,課堂上,我通過多媒體展示四個小正方體橫著組成的圖形,提出問題:“如果從正面觀察圖形,用這六個紙盒來擺的話,能出現多少種擺法?試著動手試試看。”這樣,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fā)現知識。接著,我讓學生利用六個小正方體盒隨意組成一個圖形,從各角度觀察組成的圖形,并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在班級交流中,每個小組都表達了自己小組的發(fā)現,在輕松的氛圍中讓學生掌握了知識。
四、分層次設計習題訓練,鞏固學生知識能力
習題作業(yè)的設計關系著學生課外學習的鞏固效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重視作業(yè)設計,在優(yōu)化習題練習中幫助學生在“減負”中提高學習效率。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教師在設計作業(yè)時,可以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前提下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作業(yè)中提高能力。
比如,在布置“混合運算”一課的作業(yè)時,我轉變作業(yè)設計思路,根據課堂上學生對該知識的掌握情況,分別設置了基礎題、提高題、應用題和選做題,在作業(yè)中選取了典型的易錯題融入作業(yè)中。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可以優(yōu)先選擇自己擅長的,有把握的題目做,對于較難的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小試牛刀”。在課堂評講中,讓對題目有思考但沒有做出來的學生先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思路,教師引導學生將較難的題目解答出來,學生的記憶會更加深刻。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對數學教學內容做細致地分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優(yōu)化教學方法,讓學生愛上數學的同時培養(yǎng)其數學學習能力,培養(yǎng)其數學自信,進而實現其數學學習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董斐.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32(3):184-186.
[2]汪祝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5):63.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