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
摘 要:新課程明確指出,在當代美術教育中,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運用生動的兒童繪本,可以有效地找到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興趣點。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將繪本融入美術教學中,拓展學生的眼界,提升學生的美術能力,促進學生全方面發(fā)展。
關鍵詞:兒童繪本;小學美術;教學
美術教師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獲得一定的美術知識。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在美術課堂中融入兒童繪本,利用繪本中豐富的色彩和故事情節(jié)進行教學,對學生的審美觀念進行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兒童繪本的獨特優(yōu)勢
很多小學美術教師都知道,兒童繪本相比其他教學工具來說更具有優(yōu)勢,可以很好地提升小學美術教學效率,所以說,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兒童繪本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繪本內容可愛生動、豐富多彩,具有較強的形象性特點。因此,將繪本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對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有積極作用。
其次,兒童繪本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將兒童繪本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非常符合從幼兒時期向兒童時期過渡的小學生,既能滿足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需求,也符合學生對事物的接受程度,對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效率有積極作用。
二、將繪本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相關措施
(一)將繪本導入美術教學
兒童繪本通常是通過簡單的畫面來表達故事情節(jié),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老師是教學的引導者,需要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時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繪本中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教學《色彩心情》時,老師可以導入繪本《小藍與小黃》,這本繪本中的兩個色塊代表的是兩個孩子,利用抽象的方式表達了一個充滿愛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沒有突出的表達色彩,但學生對故事的內容都能理解,并能對各種色彩進行解讀。再比如,在小學美術欣賞課中,可以導入藝術家的繪本;在美術手工課教學中,導入立體式的繪本。
因此,利用繪本導入的方式,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積極作用。
(二)仔細觀察,開啟想象
小學美術教師利用繪本有趣的特點,啟發(fā)學生學習,引導學生欣賞繪本內容,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與總結問題,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比如,在教學《一園青菜成了精》時,問學生“仔細觀察封面,你們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畫?”學生回答道:“老爺爺騎毛驢出去了,沒人看管菜園了,這些青菜們就放飛自我了。”我繼續(xù)問:“你們想象力真豐富。再繼續(xù)看看,哪個青菜是老大?”學生們觀察了之后說道:“最大的綠蘿卜是老大,而且他走路挺著大肚子,一副很神奇的樣子?!蔽覍W生的回答非常滿意:“同學們你們太會觀察了,連青菜的表情和動作都觀察得很到位。繼續(xù)往后看,后面小小的那個是誰呢?你怎么看出來的呢?”學生:“那個小的是紅蘿卜娘娘,因為他坐在小豌豆抬的漂亮的花轎里面。”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不斷地引導學生對繪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觀察,小學生的想象力也非常豐富,并且非常符合故事情境,而且學會了擬人、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為將來的美術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利用兒童繪本,增強色彩感知
很多老師都知道小學生對色彩豐富的繪本非常感興趣,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利用兒童繪本,可以增強小學生對色彩的感知。
比如,我在美術課堂上,讓學生欣賞繪本《狼外婆》,引導學生在看繪本的過程中,對繪本中故事人物的衣服特點、花花草草的顏色以及房屋的特點進行觀察,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情緒也會跟著變化,感受繪本中色彩所包含的情感。就像看到暖暖的黃色和紅色心情就像花兒一樣,而在故事情節(jié)非常緊張的時候,整個畫面的色彩也會變得灰暗。在這部繪本中的小孩都是機智的,白白嫩嫩的,讓學生感受到色彩的生命力。
因此,小學美術教師結合小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在課堂上引入兒童繪本,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色彩的感知。
(四)利用兒童繪本,增強創(chuàng)作能力
新課程標準提出,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教師應根據(jù)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讓他們在欣賞了繪本之后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使用畫筆畫出想象的世界,多進行繪畫聯(lián)系,積累素材,對學生將來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幫助。繪本中的故事內容一般與生活聯(lián)系非常密切,學生在仔細觀察之后,可以提高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繪本中的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自己的美術技能。
比如,繪本《河流的一生》描繪了一幅河流從發(fā)源直至融入大海沿途人物的生活,在畫面中充滿了生活化內容,讓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畫面,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用繪畫的形式繼續(xù)故事創(chuàng)作。利用繪本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繪畫創(chuàng)作靈感,提高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老師應該結合小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工作,為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兒童繪本。老師通過給學生介紹繪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感情、繪畫手法,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敏薇.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思考[J].才智,2015(2):229.
[2]吳燕偉.童話繪本在小學低年級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