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平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正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極佳年齡,教師可以把握好此階段學生年齡和心理的特征,采用輕松,寓教于樂的方式來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輕松的、愉快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習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教學;教學開展;策略;方式方法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有著愛說愛笑愛鬧的孩子氣,他們無所顧忌、敢想敢說、好動,求新求異的愿望強烈。因此我們必須抓住小學生的心里特征,因勢利導,不要為了盲目追求課堂紀律而打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diào)豐富、風趣幽默、充滿語導或懸案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求知環(huán)境。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中,可以使學生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敢大膽的發(fā)言,積極思維,不斷產(chǎn)生學習語文和施展能力的興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內(nèi)容涉及和接近學生的經(jīng)歷與生活,因此老師應該多角度的轉(zhuǎn)換教法,使他們更深刻的感悟生活,讓他們自由的施展個性,多角度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下去,學習的驅(qū)動力自然會逐步增強。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還要特別注意利用上課的前十來分鐘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比如講個成語故事、唱一首歌、猜猜燈謎等有趣的復習知識型的游戲,來活躍課前氣氛,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二、給予學生信心
教師對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哪怕學生有點滴的進步,也要及時地表揚,讓他們充滿信心,去努力追求更大的進步。尤其是當今時代,大部分學生都成了留守兒童,他們?nèi)鄙俑笎酆湍笎郏愿窆缕Ч殴?,沉默寡言,?nèi)心中產(chǎn)生了自卑心理,師生間難以交流和溝通。作為老師,既是學生的老師又是學生的父母。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表揚甚至是關心和幫助,讓他們從心中感到溫暖,充滿自信,以培養(yǎng)他們對學習的興趣。當然,表揚、鼓勵的形式也要多樣,可以當面夸獎,也可以在作業(yè)批改時激勵,或者當堂朗讀他的作文,邊讀邊評,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對犯了錯的同學更要及時幫助,相信他們能改過自新,因為在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鼓勵;教師要用熱情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斗志,相信他們下一次做得更好。
三、采用生動、科學的教學手段
教學的實踐證明,學生在學習中受到表揚和鼓勵,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不斷增強。因此,授課者在教學中除了通過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和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應注意對積極參加學習、理解問題較透、發(fā)言較好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不斷激發(fā)和強化他們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手和腦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手使腦得以發(fā)展,使它更聰明,腦使手得以發(fā)展,使它變成創(chuàng)造聰明工具,變成思維工具和鏡子。”動手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維的起點,加強學具操作,可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發(fā)展思維、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一種工具的制作過程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動手操作,加深印象,從而很方便地理解課文中的文字所闡述的意義。
事實上學生身邊的真實感受更能有效地影響他們,如果教師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影響學生也許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小學生最喜歡聽新鮮事,特別是講故事,只要老師一講故事,學生馬上提起精神,聽得入神。特別是在傳授知識時,教師編一些通俗易懂、簡短的小故事吸引學生,喚起學生的興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更有意義。
四、組織豐富的課外活動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融合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等。要想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僅靠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對學生的課外語文學習也要給予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首先,利用課外活動課,組織學生參加更加富有挑戰(zhàn)性與趣味性的活動,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在學生中間開展知識競賽,到了小學五年級,學生都有了一定量的詩詞積累,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詩詞背誦大賽,看誰對學過的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通過競賽,得勝的同學得到了鼓勵與表揚,更堅定了其語文學習的決心,成績不好的同學立志下次要取勝,形成了一股學習語文的動力,不管是勝還是成績較差,都得到了激勵,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興趣。
其次、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學生的課余時間,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探索性的語文課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學科的實踐能力與其他學科的實踐能力有所區(qū)別,語文實踐能力的提高集中表現(xiàn)在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教師可以結(jié)合課堂教學的進度,布置一些與訓練這兩種能力相關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完成,在做題目的過程中,學生積極的進行思考,尋找相關的資料,這個過程會遇到困難,學生必須想辦法進行解決,當學生歷盡艱辛完成作業(yè)時,會有一種勝利者的快樂,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王智明.《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魅力》,《成長之路》,2013年17期,
【2】楊紹清.《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考試周刊》,2010年4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