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霞 黃陽全 羅樂 詹玲玲 李謝玲 趙雪
摘要:在國內外關于“微課”的實踐與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其區(qū)別于傳統(tǒng)視頻課程資源的本質特征,以期對“微課程”的開發(fā)提供啟示。
關鍵詞:教學;微課;課程建設
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社交媒體,以及以開放、共享為理念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蓬勃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逐漸進入“微時代”,“微”教學模式逐漸在全球范圍內興起?!拔⒄n”具有半結構化、情景化、模塊化、容量小、內容精、以及時間短等特征,其正好與人們借助微型移動終端設備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相滿足,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都可以進行學習,實現(xiàn)“人人皆學、處處皆學、時時皆學”的學習愿景。
1 “微課”的實踐溯源
“微課”是“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泊來概念被引進到中國后的一種本土化稱謂。1993年由美國的Leroy A Mcgrew教授提出來的的60s課程及1995年英國的KeeTP提出的1min演講是最早出現(xiàn)的“微課程”雛形。Mcgrew教授將60s的課程分為成3部分,分別是問題導入、解釋說明、列舉實例,并且向其他學科的專家推薦這種方式來使自己的專業(yè)普及。Kee要求學生進行演講,要求講解精煉,并把演講的時間限制為1min,他還要求演講的內容要具有邏輯性,他認為通過演講學生可以對專業(yè)知識有更好的了解,同時還能促進學生掌握學習資料間的關系,以免所學知識片面孤立。
2008年,美國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提出建設“微課程”,強調將教學內容和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可汗學院于2006年被薩爾曼·可汗所推出,其所錄制的微型視頻得到了美國基礎教育界的普遍歡迎,并流傳到世界各地?!胺D課堂”一詞的概念由美國化學教師亞倫·薩姆斯回與喬納森·伯爾曼在2001年提出,這個概念提出的基礎是微型視頻的實踐。
微型視頻的實踐在“微課”概念被提出之前就已經(jīng)悄然出現(xiàn)了。Educause將微課定義為“一節(jié)短小的視音頻,表現(xiàn)某個單一的、嚴格定義的主題”,為了提高學生對課程主題的學習效率,這些精練的課程被作學習活動的點綴,而在一部分線、混合或面對面教學中所使用,這些簡短的課程就成為學習活動的點綴。
國內關于“微課”有“微型課程”、“微課程”、“微課”等不同的提法,但是卻有不同的涵義。在介紹新加坡“微型課程”研究項目里劉運華等人提到微型課程的理論基礎主要以拋錨式教學、基于問題的教學和情景認知理論為主;李玉平認為“微課程”主要以數(shù)字故事為呈現(xiàn)方式,倡導利用碎片化學習時間,宗旨是“5min完成一次學習,300秒經(jīng)歷一次思考”;此外,張靜然對“微課程”的相關研究做了系統(tǒng)的梳理,并做了初步的探討。
2 “微課”的概念
“微課”的含義即為在教學活動中把“微視頻”作為核心教學資源讓學生自學并且可以用來讓教師發(fā)展專業(yè),可整合于常規(guī)課堂教學,或者整合于正式或非正式學習環(huán)境中的微型學習資源,或者說可以作為“微型課程”的代名詞,就是在遵循學生學習的前提下,把原有課程分解成為一系列的的“微型課程”體系,這個體系包括目標、任務、方法、資源、作業(yè)、互動與反思等。從廣義教學資源角度理解,“微課”是課程改革與信息化進程中通過創(chuàng)新,把學習的內容和方式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新型學習資源。
3 “微課”的本質特征
“微課”是許多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教師根據(jù)教學實踐要求,通過教學視頻反映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面開展的教學活動。微課具有以下特征:
①主題明確突出,“微課”的教學主題明確,教學目標比較單一,主要圍繞學科中某個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等展開教學活動。
其核心價值是“微”:微研究、微問題、微故事、微內容,內容旨在解決具體問題,著眼于“小故事、小策略、小現(xiàn)象”具有突出的主題,一事一議,一事一課,把日常的教育教學事件作為重點,并且為了能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便攜式終端提供內容服務,在微課中知識會以碎片化、情景化,可視化的形式出現(xiàn)。
②內容短小精悍?!拔⒄n”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潤在“微課程”講授完畢后,還提供習題、練習測試等資源供學習者鞏固知識。在高等院校教育領域,根據(jù)教學內容的情況,時間一般在5~10min。
③資源豐富多樣,“微課”能夠為學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資源,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核心概念和一些要求掌握卻難以理解的技能,能夠在短時間內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單一的主題上,減少學生分神的機會,讓學習者在短短的時間內掌握知識、技能,給學習者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④相對獨立的結構?!拔⒄n”,其是根據(jù)某教學主題或知識點而構建的,不同的知識模塊間存在著松散獨立的特征。并且,知識模塊之間通過以某種關聯(lián)或是意義而存在,組合為學習單元,由于其關鍵知識鮮明,具有時間適宜,明白易懂便于記憶的特點,能極大的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進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建設模式和發(fā)展趨勢[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8):45-47.
[2]胡鐵生.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漲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