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天姝
摘 要:伴隨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化,對初中班級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從以往班級管理與教學活動看,仍傾向于以師本化模式為主,學生主體性并未真正體現出來,難以達到全面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目標。這就要求引入生本教育理念,通過強化小組合作,加強小組建設,提高班級管理水平與教學質量。
關鍵詞:生本教育;班級管理;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4-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107
生本教育理念作為當前大多初中學科教學與管理中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是打破原有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部分教學活動開展中引入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組合作模式,但取得的成績并不理想,小組建設目標與組長培養(yǎng)目標均未真正實現,究其原因在于小組合作有效性較低。因此,本文對生本教育下班級管理活動開展中如何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為當前相關人士的管理提供指導性建議,以此提高管理質量,保證初中生全面發(fā)展。
一、 生本教育理念相關概述
關于生本教育,源于郭思樂教授的教育理念,其將生本教育概念界定在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教育,完全對立于傳統(tǒng)的灌注性、師本化教學。從生本教育理論體系看,主要表現為:(1)以一切為了學生作為價值觀;(2)以高度尊重學生作為倫理觀;(3)以全面依靠學生作為行為觀;(4)以感悟致使生命作為課程觀;(5)以無為而為、教少學多作為哲學理念;(6)將讀與做、討論、促進感悟、開發(fā)潛能等作為方法論。將該理念引入班級管理活動中,不僅可以將學生的個人潛能充分挖掘出來,同時與當前新課程改革目標與要求相吻合。而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小組合作,強調在教學管理中,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與性格特點進行小組劃分,一般為4-6人,通過互助、合作、探究,提高教學管理水平,這一教學模式本身與生本教育理念吻合,被廣泛用于當前班級管理活動中[1]。
二、 生本教育下班級管理活動開展的路徑
(一) 合作學習小組組建
合作學習小組組建中,常用的方法主要以學生自由組合、教師指導分組兩種模式為主??紤]到生本教育理念下強調尊重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所以采用學生自由組合模式,具體組合前,教師需根據學生學習成績、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指定幾名組長,然后由組長選組員,組員應包括學困生、中等生、優(yōu)等生,由4-6名構成,對于不合理分配小組,可由教師做調配,并指導組長如何帶領組員共同學習、參與班級管理。另外,小組構建中,對于組長人選的確定,也可采取學生自主選擇方法,其既體現出生本教育理念,同時有助于調動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積極性,且組長選定更加合理。
(二) 小組合作活動的設計與落實
小組合作活動設計一般要求班主任獨立完成,班主任需充分結合個人情況以及每個小組實際情況,進行小組合作模式的確定。具體設計活動中,也可由各小組組長共同參與其中,原因在于組長對組員了解較多,且思維意識活躍,既能保證活動設計的有效性,同時對于組長能力的鍛煉也可發(fā)揮重要作用。需注意,活動內容均需覆蓋所有學生實際情況,如部分學生性格過于內向,通過活動調動其積極性,再如注意組內團隊合作的加強,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班級管理中小組合作活動落實中,要求教師對各小組分配不同任務,或由各小組共同完成同一任務,任務模式選擇競爭模式,并設定“共同進步獎”“組織默契獎”“集體貢獻獎”等。這樣在競爭模式引入下,對激發(fā)各小組參與班級管理、提升組長以及組員個人能力方面均能起到明顯效果。
(三) 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評價
小組合作活動的開展要求輔以有效的評價策略,是幫助小組建設、豐富學生知識與經驗的關鍵。具體評價中,可考慮引入學生自評、小組長他評以及教師評價共同結合方式,其中學生自評可于組內開展,組員之間相互評價,相互促進,而小組長他評,則強調對其他小組表現評價,不僅有助于小組長觀察總結能力的提升,同時能夠不斷汲取他人長處所在。另外,教師評價方面,一般以總結性評價為主,根據各小組成績、綜合表現,給予最終評價,以此激發(fā)各小組學習的斗志。需注意,若教師評價中直接采用語言評價方法,要求選擇激勵性語言為主,切忌出現嘲諷、輕視等態(tài)度,其可能致使學生失去學習信心,脫離生本教育理念[2]。
三、 小組合作活動開展中的相關建議
小組合作活動開展中,為真正落實生本教育理念,提高小組合作有效性,也有其他較多注意事項。具體表現為:第一,教師觀念更新。教師自身應注意改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理念,還課堂主體于學生,但需注意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并不意味教師完全置身事外,要求其扮演調控者、策劃者的角色,如某以小組探究活動中出現偏離主題,或因某一問題而使討論受阻,教師應做好糾正點撥工作。第二,小組合理安排。具體組建小組中可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各小組中均有學困生、中等生與優(yōu)等生的分配,且注意組員間性格方面的補充,如避免組內均為內向性格學生或均為開朗外向學生。這樣在教師適當參與、小組安排合理情況下,有助于小組合作有效性的提高[3]。除此之外,小組合作模式落實下,應有配套的班級管理制度作為保障,如獎懲制度,對于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學生,給予相應的獎勵,以此調動學生積極性。
生本教育理念是當前初中教學與管理活動中的重要指導思想。實際開展教育與管理活動中,應正確認識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內涵與優(yōu)勢,以其為指導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構建合作學習小組、課前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注意課堂中合作學習活動的落實,并給予相應的評價。同時注意,在小組合作活動開展中,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自身教育理念,確保小組合理安排,以此真正落實生本教育理念,提高教學管理水平。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探索,班主任班級管理成效將更加顯著。
參考文獻:
[1] 趙彩琴.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J].好家長,2017(32):197.
[2] 鄒向春,殷德燕.生本教育理念下“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初探[J].生活教育,2017(1):112.
[3] 仇偉.生本教育下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路徑探索[J].科普童話,2016(48):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