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薇
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被廣泛應用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移動網絡的推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生產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下,如何利用網絡技術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已經成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對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高校;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
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而不能只圍繞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教育工作。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要具備良好的思政面貌、健康的心理和專業(yè)的理論知識[1]。信息網絡技術的普及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契機,然而難以控制不良信息的局面也越來越明顯,所以加強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效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至關重要。
一、轉變教育理念
在信息化社會背景下,網絡技術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高校要想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必須要積極轉變思政教育理念,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網絡作為相對民主和開放的平臺,教育工作者開展思政教育活動時,應該樹立開放、包容、民主的德育觀念,充分發(fā)揮網絡的作用,有效打破地域意識限制,進一步拓展思政教育面。同時教育工作者需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形成科學和正確的價值理念,提高學生處理、分析、搜集網絡信息的能力,使學生能抵制不良信息的誘惑,將科學的思想認知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二、優(yōu)化教育內容
網絡信息資源豐富且全面,傳播和更新速度快、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利用網絡資源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內容,加快思政教育改革,已經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教育工作者實施思政教育工作時,應該充分利用網絡獲取最新的資訊信息,對思政教育內容加以補充,借助錄音、圖像、文字等形式加以呈現,加快教育資源的數字化發(fā)展[2]。同時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學生的網絡心理教育,這是因為網絡中涉及不同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文化傳統(tǒng),魚目混雜,極易讓學生產生“網絡心理障礙”,如理想信念密室、是非標準模糊等。另外,高校應該開設網絡心理咨詢服務和心理教育課程,對網絡心理知識加以普及,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有針對性進行心理教育,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網絡法制意識及網絡心理,形成正確的網絡觀,強化自我約束和保護能力。
三、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
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多是采用單向灌輸的方式,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能被動學習,這種方式不能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和主體性,而網絡技術的應用能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滿足實際教育需求,增強學生的民主意識,開闊學生視野。高校在網絡環(huán)境下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時,應該以學生具體情況和思政教育內容為依據,采取靈活性和針對性強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實現雙向探究式教學。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和QQ等平臺,與學生進行自由平等的互動、對話,發(fā)揮網絡的隱匿性能,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身的看法與意見,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學習情況進行及時了解和引導,實現師生的共同發(fā)展。同時教育工作者要利用校園網構建思政論壇,引導學生參與論壇互動,主動學習與下載思政資料,拓寬思政教育的范圍[3]。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從思想層面注重思政教育內容的數字化建設,對網絡思政資源進行精心選擇,制作成豐富多樣的課件,如PPT、視音頻等,有效刺激學生的認知感官,保證教育活動的形象性、直觀性。
四、加強學生道德教育
為實現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高校應該加強學生的道德與法制教育,讓學生明確自身在網絡中的語言責任,對自己的上網行為加以規(guī)范,以免出現違法亂紀行情況。有些學生不能有效抵制網絡的誘惑,網戀和網絡游戲等虛擬的東西會占據學生的大量空間,使學生荒廢正經學業(yè),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確引導學生,如增加課外活動、對網絡負面影響進行介紹等,讓學生沒有多余時間沉迷網絡,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五、創(chuàng)新教育平臺
高校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進行思政教育時,可以構建思政教育的新平臺,對網絡空間加以拓展,適當延伸網絡媒體的思政教育功能,具體要做到兩點:一是強化重點網絡媒體建設。媒體的發(fā)展與主流思想文化的發(fā)展有著直接關系,這就需要高校加強重點網絡媒體建設,對其思政教育功能進行拓展,準確把握網絡輿論的主導權。當前我國政府網站是重點媒體和主流媒體,所以政府可借助多種媒體對網絡輿論進行引導,及時傳播政府的執(zhí)政理念、政策和制度等;同時私營商業(yè)網站承擔著傳播主流思想的責任,因此高校要合理運用主流媒體的教育功能,構建完善和系統(tǒng)的思政教育平臺。二是強化思政教育網站建設。高校應按照寓教于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等原則進行思政教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愉悅寬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思政知識;或者是借助各地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來創(chuàng)建紅色專題網站,鼓勵學生通過網站的瀏覽來感知、認識歷史,喚醒學生的愛國精神、民族情懷,樹立崇高的理想,最大限度發(fā)揮出網站思政教育的功能。
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成為師生學習的重要助力,能有效突破時空的局限,獲得更加全面豐富的信息內容。但由于網絡環(huán)境相對復雜,很多不良信息腐蝕人們思想,導致一些青少年的價值觀、人生觀發(fā)生扭曲,所以加強思政教育的創(chuàng)新刻不容緩。本文從思政教育理念、內容、方法、平臺的創(chuàng)新以及學生道德建設等方面進行分析,以便為高校思政教育的創(chuàng)新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安中吉.網絡環(huán)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要素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1):59.
[2]李默冉.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9):60-61.
[3]李永樂.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創(chuàng)新策略與實踐路徑[J].衡水學院學報,2015,17(04):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