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瀟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素質教育的推廣,我國高中教育教學模式出現了很大的改變。高中生物教學中,各種新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還使得教學更加貼近學生。但在高考改革后,如何讓生物教學更加深入人心,如何真正使學生學有所得,是教學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本文筆者站在高考全國卷角度上,探討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率與效果的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 生物教學 高考 全國卷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170-01
現如今,高中教育階段中對學生的要求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局限于對考試成績的要求,而是更多地注重學生的全面協(xié)調能力、綜合素質及專業(yè)知識的實踐水平。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應綜合考慮教育體制改革、素質教育的要求,適當調整教學目標與教學模式。
1.做好課前準備
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備課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提前做好備課工作,對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備課過程中,應注意緊貼知識結構框架,并適當進行拓展,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緊密,使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生物知識。備課過程中,不僅要高度重視教材知識,更要聯(lián)系實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能力,采取合適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并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設計好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所提問的問題、做好多媒體PPT的準備等?,F階段,如何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讓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是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實際備課質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諸多不穩(wěn)定因素,且學生的問題也有不確定性、多變性?;诖?,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應多角度、多層面、多方位地準備問題,以做到有備無患。
2.適當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
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學應遵循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根據教材特點,對實際教學進度、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第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材中的知識安排具有邏輯性的特征,主要是將難易程度當作劃分標準。基于此,教學過程中,應逐漸由淺入深,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應先把握總的知識,再詳細劃分知識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適當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與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還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分層教學,對于較高層級的學生,可以適當進行難度擴展,對于較低層級的學生,應深化知識的理解、加強知識的把握,最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進步。
例如,在對全國卷高考生物的必考知識點“基因對性狀的控制”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整個章節(jié)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然后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合理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適當引入合適的案例:引入知識點,借助矮株、高株,來尋找兩者的不同點、相同點,之后逐步進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去。根據教材中的內容,如雜交過程中的性狀分離、性狀重組以及成對分配等知識點,作圖分析不同的性狀的表現。通過采取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晰、直觀地了解相關知識,然后學生結合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思考,為何出現不同形狀等有關問題,便可以使教學活動得到順利開展。
3.高效利用多媒體
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一系列高新技術的發(fā)展,為推動教育事業(yè)的進步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利用云數據、網絡,大大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展了教學內容。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應高效利用多媒體,借助其圖文并茂、直觀全面的優(yōu)勢,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也可以將枯燥、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例如,在對全國卷高考生物的必考知識點“胚胎工程”進行教學的時候,為了能夠使學生更清楚、更直觀地了解關于“胚胎工程”的知識,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胚胎的孕育過程,來加深理解。通過觀看動態(tài)的圖像,再結合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可以使學生對胚胎工程產生更深刻、更系統(tǒng)的認識,也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胚胎移植技術、體外受精技術等知識點,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這對于學生接下來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考試,均產生著很大的幫助。
結語:
高中是一個特殊的教育階段,是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銜接橋梁,同時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這樣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依托高考重點考察內容,改進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設置合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深化、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生物教學,2017,(Z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