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霞
摘 要:奧蘇貝爾指出:“數(shù)學課堂不是學生對于教師所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以學生已具備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過程?!倍鴱土曊n經(jīng)常是教師的苦口婆心,嘮嘮叨叨,卻換來學生的心不在焉,甚至逆反心理。能不能在復習課里創(chuàng)造一種自由活動和緊張競賽的空間,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動力,從而自覺的進入探究的狀態(tài)呢?以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為例,進行了一個嘗試。
關鍵詞:數(shù)學課堂;復習;長方體;正方體
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長方體,告訴學生,這是一個普通的長方體,但大家可以把他想象成任何物體,然后結(jié)合你學過的知識,提出相關問題并解答。并讓學生分小組活動,比一比哪一個小組想象最合理,提問最切實際。沒想到我這一招還真收到了意外的效果。下面是學生的交流結(jié)果。
第一小組:設想成一塊方磚。長25厘米,寬15厘米,厚5厘米。
問題有:
1.這塊方磚的表面積是多少?體積是多少?
2.它的棱長總和是多少?
3.把它平均切成兩個長方體,每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4.把它截成兩段,表面積至少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第二小組:設想成一個無蓋魚缸。長4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
問題有:
1.這個無蓋魚缸的表面積是多少?
2.它能裝多少升水?
3.現(xiàn)在魚缸里有18升水,水離缸沿有多遠?
4.魚缸里水深1.2分米,放入一個石塊,水面上升到1.7分米,這個石塊的體積是多少?
5.如果魚缸里有22立方分米的水,再放入一個長2分米,寬1.5分米,高1分米的長方體鐵塊,水會溢出嗎?如果溢出,會溢出多少呢?
第三小組:設想成一個鐵塊。長6厘米,寬5厘米,高3厘米。
問題有:
1.它的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的面積各是多少?表面積是多少?
2.這個鐵塊可以分成多少塊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呢?
3.要在這個鐵塊上挖一個最大的正方體,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反思:
整個匯報過程激情洋溢,學生思維的靈動完全出乎我意料。小組的方案有相同之處,問題也有重復,但每一小組都有獨到之處,靈感的火花一次次在復習的課堂上碰撞、閃亮!我認為這是一個自由的課堂、生活的課堂,更是一個個性的課堂。
一、自由的課堂
課堂是一個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從事,現(xiàn)實、有趣、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數(shù)學活動的場所,是學生探究交流數(shù)學知識,構建自己有效數(shù)學理解的場所。在這節(jié)課中,我所提供的學習材料只是一個長方體,可以把它想象成生活中的任何物體,把思考想象的空間完全交給學生。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有選擇長方體物體的自由,有自由提問和討論的自由,在后來的匯報交流中還有答題的自由,可以自問自答,也可以由別的小組來回答,如果有不同的見解,還可以搶答。這樣的課堂,流淌著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息,真正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學生完全不需要教師的引導,每位學生都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復習效果自然不同凡響。
二、生活的課堂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實現(xiàn)“數(shù)學生活化”是每位一線數(shù)學教師的心愿。而這節(jié)課不需要精心策劃,只一個問題:“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物體?”便把生活帶進課堂。學生想象的方磚、無蓋魚缸、鐵塊都是生活中的物體,而問題也都是圍繞著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的具體情境提出來的。是鐵塊、方磚就會問怎樣切割體積最大?表面積增加多少?怎樣變成一個最大的正方體?無蓋魚缸會想到能盛多少水?放入石塊水面有何變化?這些問題的提出告訴我,學生已經(jīng)完全將數(shù)學知識融入生活,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了。
三、個性的課堂
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建構相統(tǒng)一的活動。在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有著不同于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應該給學生一個展示真實想法的平臺,使不同的體驗都有一個對話機會,然后教師及時分辨,充分挖掘,適度開發(fā)和有效利用。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或新的更高目標的生成,從而使課堂充滿靈性,煥發(fā)生命活力。這節(jié)課,學生由被動接受者、參與者變成探索者、創(chuàng)造者,教師真正成為“平等的首席”。這樣的教學,教師教得輕松、愉快,學生學得主動、快樂,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也在潛移默化中生根、發(fā)芽。
這節(jié)課上完后,許多學生大呼“過癮”,還有許多學生在課后又告訴我他們的新想法、新問題。就連平日里最少言寡語的學生都跑來悄悄告訴我,他喜歡這樣的數(shù)學課。這樣的一節(jié)課只是我一時心血來潮的產(chǎn)物,卻沒想到獨辟蹊徑。我做了什么?我只是把課堂還給了學生,給了他們足夠的自由。卻無意放飛了學生思維的風帆。所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學生需要的也許只是一個自由飛翔的空間而已。那么,讓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成為他們馳騁的天地,讓他們飛得更高、更遠吧!
參考文獻:
[1]彭艷.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1):106-107.
[2]趙力衛(wèi).小學數(shù)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1(24):153.
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