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衛(wèi)
摘 要: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對數學充滿好奇心,就會主動積極、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意發(fā)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因勢利導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動手動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愉快地探索,使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3-01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118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正處于愛玩的年紀,枯燥的數學課是很難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的,因此自然也就會有很多學生不愛學數學,要想讓學生喜歡學習數學,最主要的就是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覺得數學課不是枯燥呆板的,而是新鮮有趣的。
華羅庚先生說,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廢,好之不倦,因之也就會擠時間來學習了。當小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的時候,他們就會將全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想盡一切方法去認識和解決數學問題;當小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時,他們就不會視學習為一種苦役,就能愉快地進行數學學習,也就達到了讓他們喜歡學習數學的目的。
數學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動腦、動口、動手,進而讓他們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并且長久地將這種興趣保持下去。
一、教師要創(chuàng)設融洽的師生關系
當學生與某個教師的感情比較好時,他們就會很喜歡上這個教師的課。所以數學教師要想讓學生喜歡學習數學,首先要做的就是愛護、關心學生,拉近學生與自己的心理距離。教師在上課時要態(tài)度可親,對學生多一些包容;在平時要經常和學生聊天、談心,了解學生內心的真正想法。如果有可能的話,還要常常和學生一起參加一些集體活動,相信經過這樣的相處,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一種親近感,才能真正喜歡這位教師,進而喜歡學習數學。
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在教學開始,教師便能巧妙地組織教材,精心設計,激發(fā)學習興趣,那就可以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如魚得水,增強課堂活力。雖然每節(jié)課的開頭只有幾分鐘,但卻影響著一節(jié)課的成敗。
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伊始,把握住導入,精心設計導語,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燃起智慧的火花,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
例如,教學幾何圖形時,先給學生出示圖片,一張是圓形輪子的自行車,一張是其他圖形輪子的自行車,讓學生來判斷什么樣的自行車可以行走,什么樣子的不能行走,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結果,以及生活中還有什么樣的例子,等等,使學生馬上就能意識到圓形的物體與其他形狀的區(qū)別。用這樣直觀的方式,使學生興趣大起,立即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中來。
三、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情境,學生在這種寬松的學習氣氛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教師要構建學生思維活動賴以存在的活動空間,激活思維,鼓勵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大力培養(yǎng)學生人人敢想敢說的良好風氣和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四、讓學生進行實踐運用,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知識的根本目的,還是將知識用于實踐,否則也是浪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并在各種實踐中,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一課時,先讓學生把身邊的角找出來,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語言對角的樣子進行描繪,然后再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角是什么樣子的。在這些學生親身實踐后,再進入教學,讓學生根據教材看看自己對角的認識是什么。學生根據自己的實踐認識,再結合教材,會很快地掌握角的定義及其應用。而且在學生自己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觀察分析,會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增強課堂活力,使得數學教學事半功倍。
另外,教師還要在數學課上,注意讓學生學會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與相關的課外知識聯系起來,讓他們知道數學不是沒用的,而是在生活中處處存在的,進而使他們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講到認識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上課時找找自己周圍存在著哪些圖形,看看自己的課本、桌椅都是什么形狀,想想自己家里的日常用品、上學路上見過的建筑物都是什么形狀。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住這些圖形,還可以讓他們知道這些圖形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構成了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讓學生經常體驗成功,使他們在教師的表揚中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每個人都喜歡成功,小學生也不例外,當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感覺時,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再接再厲,以期獲得更多的成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如果能讓學生一點點地獲得成功,讓他們嘗到學習數學的甜頭,體驗到這種“成功”的喜悅,就一定能使他們產生學習數學興趣。只要教師在學生獲得成功時對他們給予肯定和表揚,就會促使他們更愛學習數學,進而產生“越學越愛學”的現象。
因此,數學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不管學生回答得對錯都要找到他的可取之處,對他進行表揚。使每位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另外,數學教師在選擇練習時也要注意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來選擇練習題,在作業(yè)測評時盡量不要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這樣就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感覺,進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開展多種多樣、內容廣泛的課外活動
在教學外,教師還要經常性地開展各種各樣、新鮮有趣的課外活動。
例如,讓學生組成數學課外活動學習小組,讓他們分組完成作業(yè),看看哪組的作業(yè)完成得最好,通過學生的好勝心理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組織形式多樣的智力競賽、口算比賽等,讓學生在競賽的氛圍中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互相感染、互相幫助,一起提高數學學習水平,進而長久地將數學學習興趣保持下去。
此外,還有很多方法,但是無論如何,“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的培養(yǎng),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不斷嘗試,想方設法營造興趣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到教學中,我們的課堂教學就能充滿生機,就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匙欣山.淺談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2(23):71.
[2] 李文娟.關于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啟迪與智慧(教育),2015(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