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成長是一個反復無常的過程, 學習成績尤其如此。英語教學中老師要學會等待學生,讓學生在英語課上互動、交流來體驗成功的喜悅。沒有等待、互動的學習是殘缺的、是蒼白的、是無謂的,學生在沒有情感的交流中是無法長大的。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
關鍵詞:體驗 等待 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1-0-01
英語教學中要等待學生,意味著教師能夠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意味著能夠用從容的心態(tài)對待自己所作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氣躁,不指望一次活動、一次談話,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讓學生參與英語課互動體驗時,能對學生少一點苛責、少一點失望、少一點冷漠,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親切就是對學生的等待。
一、培養(yǎng)學生英語興趣,是英語教學中等待學生的關鍵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上經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當學生說的不通順時,或說的與教師想法不一致時,就被老師否定了。學生失去了展現(xiàn)自己思維的機會,激發(fā)不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不配合教學,也就失去了等待學生的過程。學生也就失去了成功的體驗。例如:在高中英語必修4中第二單元中,有這樣一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would happen if tomorrow there was suddenly no rice to eat?一個學生說:氣溫會變高,其他學生都哄堂大笑。這個時候我讓學生說說他的想法,學生說因為沒有米吃,地球上的水田變少,所以氣溫會升高。許多學生為他的與眾不同的思維而鼓掌。他們踴躍發(fā)言各抒己見,互動——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和思維的火花。讓他把自己的思維一點一點的呈現(xiàn)出來。教師不急不躁,冷靜行事,就是等待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學生的思維打開了,教師就會變的胸襟開闊,氣度恢宏,就會感受到"一個世界,多種聲音"的精彩。等待學生學習是一種教育藝術,等待學生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謙遜的學習態(tài)度,是對人的一種尊重,或許只是等一分鐘,亦或許只是等幾秒鐘,眼前呈現(xiàn)的或許就是一個嶄新的世界,耳邊響起的或許就是一種精彩的聲音。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在互動中體驗學習,讓教師與學生在等待學習中共同成長。
二、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等待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
英語新課標中強調指出: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指導學生活動時,發(fā)現(xiàn)學生做的很好時,經常會這樣說:“你這樣做很好?!庇绣e誤時會說:“想想這樣做對嗎?”而發(fā)現(xiàn)有困難時又往往會說:“你看如果這樣做好嗎?……”這樣雖然能讓學生的活動過程或討論結果符合教師的設想,但又往往使學生產生依賴性,不去自己動腦思考怎樣做更好,不去想自己做得是否正確,而是等教師的評判。因此,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靜心觀察學生活動的發(fā)展變化,發(fā)現(xiàn)有困難時,要學會等待,不要急于提供直接性的幫助,應給予學生充分發(fā)揮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自由和空間。要相信學生的能力,鼓勵學生自己探索,想辦法解決需求。如高中英語 “The world around us”一課的教學,教師先布置學生去收集有關稀有動物滅絕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用英語寫出一篇呼吁人們保護環(huán)境的稿件。課堂上學生踴躍匯報,盡管有的看法不正確,但在他們的互相辯論的過程中,開啟了思維的閘門。有了正確的認識。為學生充分表現(xiàn)和自我發(fā)展留出了廣闊的空間,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學生在自主輕松的氛圍中學到了新知識。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是英語教學中等待學生的主要方式
學生在英語口語中經常出現(xiàn)的錯誤,如果不影響交際,教師可以采用間接的方法讓學生反思,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如用表情、手勢或目光等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教師應該區(qū)別講求準確性的口頭訓練與講求"被理解"的口頭交流之間的區(qū)別。如果你為交流而說英語,那么你犯的錯誤大都可以忽視。重要的是信心十足地去交流,如果你確實是在交流,那么即使你犯錯誤也沒有關系,只要這些錯誤不干擾你的交流。你只要糾正在你口頭 表達或寫作時會妨礙別人理解你的錯誤就可以了。啟發(fā)學生自己改正。如果多次指出他們的錯誤,可能影響他們的口語表達的流暢性,還會造成學生的心理緊張。做作業(yè)出錯是在所難免的,怎樣讓學生改錯呢?筆者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錯誤,將出錯的地方說出來,然后再去改,一次發(fā)現(xiàn)不了,兩次、三次……直到發(fā)現(xiàn)為止;一次改不對,兩次,三次……直到改對為止。當然這需要耐心,需要等待,正因為有這樣的等待學生才能不斷的進步成長。
四、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完善能力,是英語教學中等待學生的主要情感目標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僅強調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感知和記憶部分,忽視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因素,不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外語學習情感和良好的師生情感交流。在新課改理念的倡導下,既全面注意學生學習的心理過程,也重視學習中產生的情感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完善自我。
1.教師要控制和調制好自己在教學中的情緒,讓學生從教師情緒中感受語言學習的樂趣。如在教學中用幽默的語言來調整課堂氣氛。
2.充分表達對學生的信任和尊重,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語言環(huán)境。如:學生在課堂學習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xiàn)欲特別強烈,但隨之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當一個學生的回答還沒結束的時候,另外一個學生就已經迫不及待的舉起來了,甚至有的學生還停留在自己的表現(xiàn)欲上,精力還集中于老師下一個是不是叫自己。久而久之,學生必然會形成一種自我中心意識,而不懂得去傾聽別人的回答,不懂得去尊重別人。這個時候教師,首先要從自身做起,等待學生把話說完,讓學生在教師的等待中學會學習,讓學生在別人的等待中感受到尊重。他們會被老師的耐心、等待和寬容所感染,從而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努力去完善自己,也學會等待和學會寬容別人 。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思想上的波動也起伏不定,在品德修養(yǎng)上有時前進一步退兩步,學習成績尤其如此。老師要學會讓學生在英語課上互動體驗學習, 就要學會等待學生。學生的成長是一個艱難坎坷過程,是一段生命中不可復制的幸福與回味, 也是老師在教學中體驗學習的過程。 沒有等待、互動的學習是殘缺的、是蒼白的、是無謂的。學生在沒有情感的交流中是無法長大的。 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你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老師要學會在等待、互動中體驗教學。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教師讀本》柳菊興
[2]《中學英語教與學叢書》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