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濱盈
【摘要】視覺思維理論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不再感到枯燥,課堂上不再呈現出死氣沉沉的狀態(tài),歷史課不再是老師一個人的舞臺,學生可以和老師進行互動,互相用圖片來交流自己的看法,這樣,老師上課會更加激動,使得老師愿意給同學們講更多自己知道的并且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學生上課也會越來越積極,越來越對歷史課感興趣。筆記視覺化、心靈與視覺的沖擊等讓學生在學習歷史和背誦歷史變得越發(fā)簡單,歷史課上視覺思維的應用也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視覺思維理論在中學歷史上的應用,為歷史課開辟了新的發(fā)展舞臺,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師喜歡教授學生歷史,喜歡給學生講歷史上發(fā)生的故事,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歷史課,越來越多的人擁有強烈的愛國情懷。
【關鍵詞】視覺思維;初中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074-01
一、視覺思維概述
所謂視覺,也就是視知覺。大傳統(tǒng)心理學中,一般我們都是這么認為,知覺實際上就是對客觀刺激物的直接反映,是人的心理過程中低層次的認知心理現象;而思維則是對客觀事物的間接反映,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征,而且還有解題功能,它也是心理過程中高層次的認知心理現象。
視覺思維理論雖然一直被應用,而且被應用到人們生活的各個地方,包括教育。有的人研究了視覺思維理論對高等數學教育起到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研究了視覺思維理論在高等數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了視覺思維在高等數學教育中的發(fā)展[1]。視覺思維的出現,給歷史課堂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舞臺。視覺是感性的,思維是需要理性的,感性的視覺和理性的思維相結合產生的“力量”就是學生學習歷史的法寶,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可以不再死記硬背,知識可以完全被學生理解并且很容易被學生記住。在學習歷史過程中,我們需要用理性和感性,視覺思維可以讓同學們將理性與感性有效的連接起來,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提高了老師的教學質量[2]。選擇視覺思維理論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這一課題就是為了詳細的介紹視覺思維理論對初中歷史教育的影響,讓人們能更好地了解視覺思維理論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做出的貢獻。視覺思維理論不只是能應用到高等數學教育中,還可以應用到我們學習的、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歷史當中去,并且影響也是非常之大。
二、視覺思維對于初中歷史學習的意義
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就是那時被人們注意到。視覺思維能讓學生利用視覺對知識進行理解,換句話說,給你一段文字,和與之相應的圖片,圖片給學生表達的信息遠勝于文字給學生表達的信息?,F在很多人在關注著歷史素養(yǎng)。歷史素養(yǎng):就是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初中到的思維方式、學到的品質和能力。在學習歷史課時,由于歷史是講述過去的事,我們從沒有見過,只能憑借課本中記述的內容得到信息,學習起來沒有給你實物來的快,所以,借助視覺思維進行學習,學生們學習歷史會更加方便、輕松。前者沒有人去研究視覺思維對歷史課的影響,沒有人研究對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的好處,我今天選擇這個課題進行論述就是想讓更多的人去了解視覺思維對教授歷史的教師的影響和學習歷史的學生的影響[3]。培養(yǎng)初中生的歷史素養(yǎng),首先教授給學生的歷史知識要立足于歷史,利用視覺思維理論,讓學生通過視覺學習歷史,提高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歷史素質,還能根據歷史所學,站在多個角度去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們就會主動地關注民族、熱愛民族、熱愛祖國。
三、視覺思維理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所以我們要對學習材料進行調整,讓老師在授課時有興趣去授課,去慢慢的講給同學們聽,也要讓同學們有興趣去聽,去學,最后喜歡上歷史課。運用視覺思維,讓學生在聽課的時候不僅用到耳朵來聽,還可以用到眼睛。老師在授課的時候應用多媒體,上課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同學們放一些圖片或者視頻,加深對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的理解。比如說在教授鴉片戰(zhàn)爭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單純地通過語言讓學生感受到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人的迫害是很難讓學生產生深刻的認識的,但是,如果放入一些圖片的話,學生就會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帶來的危害。比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展示如下的圖片。
教師通過向學生展示這些圖片,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更加形象地感受到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人民帶來的危害,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愛國熱情,也能夠讓學生對本課所學的知識印象更加深刻。
在比如說,在教授“失誤與挫折”這一課的內容的時候,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都是老師讓學生自己通過看書來完成,通過閱讀教科書去了解關于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相關內容,然后從中體會怎么樣去克服這些困難和挫折。實際上,教材所呈現出來的內容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為了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資源進行查詢,充分了解歷史背景,將這些內容寫在本子上,上課的時候可以相互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發(fā)言積極性越來越高,而且學生列舉的例子也非常經典,非常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四、結論
視覺化思維理論的應用十分有必要,它使課堂不再是當初只有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它使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更加頻繁,學生接受老師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更加容易理解,教師的教學也變得更加輕松,視覺化的教學比只傳授課本上的知識能讓學生學得更多,更直觀,更輕松。
參考文獻
[1]王鳳香.談初中歷史教學法[J].教苑薈萃,2010(26):45.
[2]陳修良.淺談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及對策[J].新課程(中旬),2013(9):23.
[3]唐瑜瑸.初中歷史教學現狀與建議[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