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蘭
摘 要: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好動、愛玩,注意力難以長時間的集中在學習上,自我控制力差。文章就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行了探討。實踐證明,學生既然愛玩,那就可讓他們在“玩”中不知不覺滲透學習數(shù)學,讓數(shù)學課堂趣味化。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趣味化
低年級的小孩總是閑不住,課堂上常常會去關注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他們好動、好說,注意力停留在學習上的時間較短,一節(jié)課上下來,往往前20分鐘效果較好,而后20分鐘學生接受的知識就比較少了。為此,我做了一下嘗試,以求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一、情景化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shù)臄?shù)學學習方法。”一年級的學生,剛踏進小學,有時還停留在幼兒園課堂的氛圍中,他們對于可愛的小動物們總是缺乏免疫力的,一聽到小貓小狗就會露出純真的笑容。因此,在新課的一開始,我常會介紹一位小動物朋友,如小豬先生,小猴貝貝,小熊盼盼等等來帶領學生進入新課的學習。另外,6、7歲的孩子還愛聽故事,只要一聽到:“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講個故事?!痹爵[哄哄的課堂一下子就會安靜下來,所以,我也經常會根據(jù)教材內容編一個小故事來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在通過質疑的提問來導入新課。如在教學《9加幾》時,我編了一個故事:“一天,小猴貝貝的媽媽把摘的桃放在桌上,讓貝貝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個,貝貝看到這么多的桃,饞得直流口水,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頭。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小猴貝貝算一算嗎?”利用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探究9加幾的學習中來。
二、借助多媒體,吸引學生目光
納皮爾說:“我總是盡我的精力和才能來擺脫那種繁重而單調的計算”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數(shù)學的學習相對于故事性強的語文是枯燥而又單調的。但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我們也能將枯燥乏味的數(shù)學變得有趣生動。多姿多彩的畫面能吸引學生目光,并且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探求需要。如在教學《和是6、7的加法》時,我編了故事:“一天,數(shù)字寶寶6和7吵起來了?!辈㈦娔X出示數(shù)字寶寶6,配以聲音:“兩個數(shù)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較多。”“7”馬上跳出來,并播放聲音:“不對!不對!兩個數(shù)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較多。”通過演示“6”和“7”的爭吵,不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
三、游戲與歌謠,加強練習,發(fā)展能力
數(shù)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往往使孩子們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體會到數(shù)學是那么生動、有趣、富有魅力,強化數(shù)學練習的趣味性十分重要。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兒童對游戲是愛好的,應滿足這個愛好,不但要有游戲時間,而且要讓游戲滲透幼兒的生活,兒童的整個生活是游戲?!痹跀?shù)學教學活動中設計游戲符合小學一年級學生好動、好說、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心理特點,能有效地鞏固新知,提高學習效率,并且使學生愛上數(shù)學。數(shù)學教學中,常見的游戲有:開火車、找朋友、對口令、小螞蟻搬箱子等等,這些教材上也都有體現(xiàn)。除去教材上已有的游戲,我還設計了一些游戲,將你拍一我拍一改編成鞏固分與合的拍手游戲,如鞏固6的分與合時,一人拍手說:“我拍4”,另一人則拍手說:“我拍2”,兩人拍手說:“4和2合成6”。學生在這樣有節(jié)奏的拍手游戲中,不但樂在其中還借此鞏固了分與合。再如鞏固9加幾時我設計了另一個游戲,請兩名學生手握手搭成一個“橋洞”,而后其余學生手持0~9的數(shù)字卡片穿過,穿過時由搭成“橋洞”的學生提問:“9+?=”,手持卡片學生回答正確則放行,否則會被夾住并被淘汰。像這樣的游戲都是可以延伸至課后玩,隨時隨地復習鞏固了課堂所學。除了游戲,歌謠也是我教學中常用的手段。小孩子由于他們語言發(fā)展的還不夠全面,對于一些數(shù)學的術語或者定理并不能熟練記憶和理解的。所以,在教學中要用他們能夠聽得懂的話語來說明,并且要適合他們的語言發(fā)展,最方便他們記憶的當然要數(shù)簡短押韻的歌謠了。在教學認識數(shù)字時,為了讓學生能正確書寫,編了順口溜:“1像小棒斜著放;2像小鴨嘎嘎叫;3像右耳認真聽;4像小旗迎風飄……”。在區(qū)別“>”、“<”時,編了:“開口向左大于號,開口向右小于號”、“開口對大數(shù),尖頭對小數(shù)”。還有《9加幾》中的“湊十歌”:1、9,1、9好朋友,2、8,2、8手拉手,3、7,3、7一起走,4、6,4、6真快樂,5、5,5、5一雙手。通過瑯瑯上口的歌謠,學生在拍手唱中,既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又熟練記憶掌握了重點、難點。少年兒童的天性就是好“玩”,新課程的數(shù)學也要一改過去那古板的面孔,讓學生好好的“玩”!
四、精心雕琢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玩”中感悟數(shù)學魅力
樂學之下無負擔。讓小學生在無負擔中思考,讓他們真正地“玩”起來,進而對數(shù)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輕松地掌握數(shù)學知識,是小學數(shù)學老師的育人初衷。帶著這樣的信念,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上作了大膽的嘗試,他們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游戲式教學模式”、“活動式教學模式”、“開放型教學模式”、“生成式教學模式”、“問題解決教學模式”、“自育自學教學模式”等,可謂百花齊放,構成了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五、結論
總之,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有效地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以學生為主體,凡是適合的,能促進學生學習的方法都應該引入教學過程,使數(shù)學課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知識灌輸,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在玩中學,在學中記,讓數(shù)學課堂充滿趣味。
參考文獻:
[1]陳葉.利用多媒體促進小學數(shù)學趣味化教學實踐探析[J].新課程(中),2016(07).
[2]王秋麗.試論小學數(shù)學趣味化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