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含雨
摘 要:在課堂上實施合作學習是改變這一狀況的有效途徑。這種學習方式是在課堂上學生通過合作從對方獲取有用的信息來填補自身在信息、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信息上的拓寬、知識上的增長和能力上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語文;合作學習;方式、過程及總結提升
在語文課堂上,總能發(fā)現(xiàn)部分優(yōu)生是教師的“寵兒”,他們在課堂上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是教師“導演”下的學習的“主角”。而大部分學生則是學習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課上,天賦高的學生往往比天賦低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以下是我在合作學習方面的點滴體會。
一、合作的方式
通過合作能夠在學生間產(chǎn)生積極的相互促進作用。以班級為單位,依據(jù)學生的特點,從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學習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一)生生合作
讓同桌發(fā)揮各自的學習優(yōu)勢,就疑難問題相互啟發(fā),相互研討。從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差異性這個角度來看,在實際操作中生生合作又可以分以下幾種類型:
1.“優(yōu)”、“優(yōu)”合作。由于優(yōu)生的基礎扎實,思維敏捷,學習能力強,因而他們能夠適應并且也喜歡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通過這種學習合作,能夠使他們得到跨越式的發(fā)展。
2.“優(yōu)”、“差”合作或稱交叉合作。實踐證明,如果交叉合作操作適當,往往能起到優(yōu)生對學習困難生的帶動作用。
3.“差”、“差”合作。如果不加辨別地單一地使用“優(yōu)差”合作的話,容易使學習困難的學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進一步扼殺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降低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種學習任務的時候,讓那些學習困難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礎相同,他們反而能無所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從而使他們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二)小組合作
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闊,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可以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這種小組也可以有以下幾種形式:
1.根據(jù)學生的常規(guī)固定座位,就近組成學習小組,實際教學中這種小組應用率較高,一般以四人為單位前后結合。
2.根據(jù)學生男女性別、個性差異、能力水平等方面,將同學們分成4-6人的合作學習小組,也可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等具體情況靈活組織,各組成員在能力、水平方面要大致均衡。可先由一名在學習、能力、組織方面較強的同學暫任小組長,組內(nèi)其他同學注意學習和借鑒,后由其他同學相繼擔任,可采用輪換制。采用這種小組合作方式,可以使組內(nèi)學生的差異進行互補,也是學生自身獨立學習的促進、補充、提高,又可以不同小組之間形成競爭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這種小組合作適應對較大問題的研討,或者貫穿在整個過程始終,以競賽的形式存在。
3.還有一種不常用的,但較受學生歡迎的合作形式。即根據(jù)學生的小群體來分,在學生中,有一種不用組織而自然形成的“小群體”,由于小群體中的成員之間有共同的行為模式,有較強的凝聚力,再加上在這個小組中,學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創(chuàng)造的氛圍是寬松的,從而學生的天性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成員之間能產(chǎn)生較強的互相促進的力量。在這種形式的分組中,把分組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學生根據(jù)自己所在的小群體,改變平時固定的座位,自己來選擇自己的學習伙伴。這種學習小組的學習伙伴是相對穩(wěn)定的。但由于需要打亂座位所以偶爾為之。
(三)全班集體合作
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fā)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答辯、爭論,讓學生在爭辯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質(zhì)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
二、合作的過程
1.合理而有效的引導。采取合作學習形式時,需要老師精心組織,避免學生在互相爭執(zhí)及拖延中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所以在組織合作學習時老師必須重視對學生們進行引導,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語文,它一旦為個體所掌握,就具有靈性,是智慧之泉,是創(chuàng)造之源。它融和了社會歷史的變遷,積淀了社會文明的精粹,散發(fā)了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輝。
2.靈活而有機的交流。學生們在老師的點撥引導下確定的問題,提交到合作學習小組進行討論交流,以求達到共識。合作結束,總結探究內(nèi)容時,不能只由能力好的同學包辦,其他成員漠然處之,根據(jù)探究內(nèi)容的不同程度,合理安排學生回答。從而在小組內(nèi)達到提出問題、討論解決問題、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的目的,并倡導組內(nèi)成員要以“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乃枷?,學習其他成員的閃光點。對于在小組內(nèi)存有分歧的問題,再提交到集體討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以人之長,補己之短”的謙虛精神。
三、合作的總結提升
總結提升、評價合作時,要視探究的結果和課題不同,選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可讓某小組公布自己的探究結果,同學們暢所欲言共同發(fā)表看法,指出其值得學習的地方,提出補充意見。若探究結果迥異,可讓幾個小組分別公布探究結果,其他同學選擇自己支持的結果,組織辯論。也可采用競賽的方式,學生每提出一條有價值的探究結果,加上相應的分數(shù),也可小組自評、互評相結合。
當然,自古學無定法,學習之漫漫長路在我們腳下,只要我們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jù)來完善我們的學習,相信一定會走出一條有效的新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