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潔
摘 要:在21世紀,信息技術將對社會各個層面尤其在教育領域的發(fā)展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新穎的輔助教學的科技工具和手段,在特定的條件下其直觀性、生動性、高效性等優(yōu)勢是非常突出的,已成為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本文和大家一起探討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越性進行英語教學并在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方面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課堂教學;運用;優(yōu)越性;原則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是教師“廣播式”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缺少雙向的溝通,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很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統(tǒng)一式”授課形式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的要求,因而,教師提供的有效信息量有限,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要求。此外,《新英語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和健康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多媒體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所以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合理的運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使教學內容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宏觀為微觀,使英語教學從單一的模式向直觀性、趣味性、藝術性和立體化模式發(fā)展。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越性進行英語教學
1.直觀性。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能集成文字(Text)、圖像(Graphics)、影像(Images)、聲音(Audio)及動畫(Animation)等多種信息功能。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直觀生動,可以極大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學習earthquakes這一課時,我搜尋到的有關唐山大地震、舊金山地震等資料片播放給學生看。然后我又利用幻燈片展示地震前自然界一些異常現象。這樣學生對于“What may happen in all earthquake?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earthquake? What do you think may happen before all earthquake?”等問題就有了一種真實的體會,因此回答問題也就積極、主動得多了。這樣就很自然地導入了課文。這樣的導入既形象生動,又簡潔明快,并且信息輸入量特別大、教學效果好。
2.形象性。
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逼真的視聽環(huán)境,通過視覺和聽覺的組合優(yōu)勢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們在自然真切的情景中進行英語學習,而且現學即可現用,檢驗學習效果,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及網絡空間使置身其中的學生們興致盎然,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因此,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會使學生們的英語學習更加輕松愉快。在制作英語課件中插入錄音和配以相應的動畫等,可以聲形俱現,幫助記憶。在英語課件中插入影視演播例如,我在講授《 Oliver Twist ask for more》一課時,就下載了電影《Oliver Twist》中的一些片段,使學生在視聽的環(huán)境中,既欣賞到了原汁原味的英語,又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意思,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效果非?;钴S。
3.開放性。
網絡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資源庫,比起教師事先編制的課件和印刷型的課本本身來,它具有全方位的開放性,首先,它的資料是動態(tài)的,處于即時更新的狀態(tài),它推出的往往是最前沿最流行的學習素材;其次,它的資料豐富多彩,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為師生雙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選擇余地,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三,它的資料形象生動,圖文聲并茂,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學習興趣。
比如,當設計寫作內容需要拓展時,我要求學生在網上搜索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類、判別、選擇,然后對信息進行重整、加工和再應用。在指導“Shopping”作文時,我先對學生提出要求:①能通過網絡資源復習關于shopping的日常用語,并編寫關于shopping的對話。②學習利用網絡進行收集資料、交流信息,樂于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網上學習和交流。我將此次寫作教學設計為一次以網絡平臺為主要載體的基于網絡探究的寫作活動。學生通過搜集有關shopping的學習資源,提高了他們運用信息技術能力,同時還提高了英語寫作能力、自學能力,加強了團隊協作精神。這種以學習和娛樂并存的網絡資源為英語學習愛好者們創(chuàng)造了濃厚的語言學習氛圍,開發(fā)了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舆M攻,逐步提高了他們的英語自學能力,并擴展了他們的英語知識面。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幾點建議
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將會為英語教學增添姿彩,為教學方法的探討提供廣闊的空間,為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各種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在設計和制作課件時,教師必須講究科學性和準確性,做到既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又與學生知識水平、年齡特征相適應,讓多媒體的應用真正為英語課堂服務,讓學生受益。如果單純?yōu)榱苏n件畫面的美觀而過多地使用其他網頁制作軟件,這樣不僅費時費工,疲于“課件”,不適用于日常教學,而且過多絢麗畫面的使用,反而會沖淡語言教學的主題,分散學生上課的注意力,給人一種嘩眾取寵的感覺。教師應精心設計每節(jié)課,圍繞本單元教學重點和學生具體情況,考慮如何設計適宜的課件,如何把內容有效傳遞給學生,如何讓學生認知學習內容,如何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每節(jié)課都千篇一律采用課件進行。這樣學生也容易產生視覺疲勞而失去新鮮感。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一致的是,在整合課中也一樣須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要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我在設計課件中,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新時代的象征,已被廣泛地應用到各學科教學中去,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有力的教學手段。英語教師作為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fā)者,要使自己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就必須進行不斷地學習。只要我們合理地、有度地、巧妙地利用好多媒體這種教學輔助手段,定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這個神奇的“魔棒”的“魔力”,為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插上一對有力的翅膀,展翅高飛,與時俱進。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是教師“廣播式”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缺少雙向的溝通,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很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統(tǒng)一式”授課形式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的要求,因而,教師提供的有效信息量有限,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要求。此外,《新英語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和健康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多媒體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所以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合理的運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使教學內容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宏觀為微觀,使英語教學從單一的模式向直觀性、趣味性、藝術性和立體化模式發(fā)展。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越性進行英語教學
1.直觀性。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能集成文字(Text)、圖像(Graphics)、影像(Images)、聲音(Audio)及動畫(Animation)等多種信息功能。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直觀生動,可以極大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學習earthquakes這一課時,我搜尋到的有關唐山大地震、舊金山地震等資料片播放給學生看。然后我又利用幻燈片展示地震前自然界一些異常現象。這樣學生對于“What may happen in all earthquake?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earthquake? What do you think may happen before all earthquake?”等問題就有了一種真實的體會,因此回答問題也就積極、主動得多了。這樣就很自然地導入了課文。這樣的導入既形象生動,又簡潔明快,并且信息輸入量特別大、教學效果好。
2.形象性。
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逼真的視聽環(huán)境,通過視覺和聽覺的組合優(yōu)勢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們在自然真切的情景中進行英語學習,而且現學即可現用,檢驗學習效果,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及網絡空間使置身其中的學生們興致盎然,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因此,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會使學生們的英語學習更加輕松愉快。在制作英語課件中插入錄音和配以相應的動畫等,可以聲形俱現,幫助記憶。在英語課件中插入影視演播例如,我在講授《 Oliver Twist ask for more》一課時,就下載了電影《Oliver Twist》中的一些片段,使學生在視聽的環(huán)境中,既欣賞到了原汁原味的英語,又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意思,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效果非?;钴S。
3.開放性。
網絡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資源庫,比起教師事先編制的課件和印刷型的課本本身來,它具有全方位的開放性,首先,它的資料是動態(tài)的,處于即時更新的狀態(tài),它推出的往往是最前沿最流行的學習素材;其次,它的資料豐富多彩,涵蓋了社會的方方面面,為師生雙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選擇余地,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三,它的資料形象生動,圖文聲并茂,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學習興趣。
比如,當設計寫作內容需要拓展時,我要求學生在網上搜索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類、判別、選擇,然后對信息進行重整、加工和再應用。在指導“Shopping”作文時,我先對學生提出要求:①能通過網絡資源復習關于shopping的日常用語,并編寫關于shopping的對話。②學習利用網絡進行收集資料、交流信息,樂于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網上學習和交流。我將此次寫作教學設計為一次以網絡平臺為主要載體的基于網絡探究的寫作活動。學生通過搜集有關shopping的學習資源,提高了他們運用信息技術能力,同時還提高了英語寫作能力、自學能力,加強了團隊協作精神。這種以學習和娛樂并存的網絡資源為英語學習愛好者們創(chuàng)造了濃厚的語言學習氛圍,開發(fā)了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舆M攻,逐步提高了他們的英語自學能力,并擴展了他們的英語知識面。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幾點建議
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將會為英語教學增添姿彩,為教學方法的探討提供廣闊的空間,為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各種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在設計和制作課件時,教師必須講究科學性和準確性,做到既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又與學生知識水平、年齡特征相適應,讓多媒體的應用真正為英語課堂服務,讓學生受益。如果單純?yōu)榱苏n件畫面的美觀而過多地使用其他網頁制作軟件,這樣不僅費時費工,疲于“課件”,不適用于日常教學,而且過多絢麗畫面的使用,反而會沖淡語言教學的主題,分散學生上課的注意力,給人一種嘩眾取寵的感覺。教師應精心設計每節(jié)課,圍繞本單元教學重點和學生具體情況,考慮如何設計適宜的課件,如何把內容有效傳遞給學生,如何讓學生認知學習內容,如何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每節(jié)課都千篇一律采用課件進行。這樣學生也容易產生視覺疲勞而失去新鮮感。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一致的是,在整合課中也一樣須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要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我在設計課件中,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新時代的象征,已被廣泛地應用到各學科教學中去,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有力的教學手段。英語教師作為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fā)者,要使自己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就必須進行不斷地學習。只要我們合理地、有度地、巧妙地利用好多媒體這種教學輔助手段,定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這個神奇的“魔棒”的“魔力”,為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插上一對有力的翅膀,展翅高飛,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