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世川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不斷深入,如何轉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實現(xiàn)課堂的翻轉,成為教育工作者聚焦的熱點。在推行課堂教學改革以來,教師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學生的課堂“學”與“教”的模式。在課改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將“導學案”與“小組合作學習”有機結合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經過我們課題組的研究與實踐,我們創(chuàng)建了一種“以生為本,學為中心”的高效課堂,即“一導三學一思”學本課堂?!耙粚А奔础皩W提綱”,“三學”即“獨學、互學、群學”,“一思”即“思維導圖”,具體內容闡述如下。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本課堂;思維導圖
一、以“導學案”為綱
“導學案”,也可以稱為“導學提綱”,是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習方案,它是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合作,自主發(fā)展的路線圖。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導航,是學生開展“獨學、互學、群學”的學習綱要?!耙粚龑W一思”學本課堂的導學提綱基本結構由學習目標、先學導航、合作探究、思維導圖等四個部分組成。下面以湘教版地理必修Ⅰ《4.1地形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第一課時的導學提綱為例:
二、以“獨學、互學、群學”為本
“一導三學一思”學本課堂是“以生為本,學為中心”的新型課堂,“獨學、互學、群學”是“一導三學一思”學本課堂的核心部分,是課堂教學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學習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獨學階段,是“一導三學一思”學本課堂的基礎階段,包括課前獨學和課中獨學。課前獨學是學生在課前完成導學提綱的“先學導航”內容,目的是明確學習目標,獨立閱讀、理解文本。課中獨學是學生閱讀課文,根據(jù)導學提綱的活動要求,初步完成“合作探究”的基本內容,是互學階段組內交流的前提。
第二步,互學階段,是“一導三學一思”學本課堂的核心階段,包括結對互學與組內互學。即在小組內展開討論,互相交流獨學的心得,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未解決的問題。目的在于解決“合作探究”中的基礎性問題,匯總本小組已經解決的學習成果和未解決的疑難問題,為群學階段的班級展示做好準備。
第三步,群學階段,是“一導三學一思”學本課堂的深化階段,包括班級展示和師生互動。即小組代表展示獨學、互學的成果或問題,主要流程是:小組代表向全班展示匯報——各小組討論,全班參與交流——經老師點撥,師生共同解決問題——課堂小結和課堂評價。班級展示交流目的是讓全班同學分享小組學習成果,并向其他組尋求本組共同困惑的解決辦法,以及在教師引導下利用班級共同智慧解決共同的問題,并生成共同的成果。
三、以“思維導圖”為固
“思維導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課后構建“思維導圖”是讓學生將學過的知識系統(tǒng)地整理和加深,形成新的認識結構,使之獲得系統(tǒng)提高的一種方法,達到“固本培元”的目的。“思維導圖”的構建可以是一課時的知識結構,可以是一個知識模塊的知識結構,也可以是某一章或某一節(jié)的知識結構,既可以是新授課,也可以是復習課。學生經過“獨學、互學、群學”后,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要及時梳理,包括內容、方法、規(guī)律等,主要是把有關聯(lián)的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從“縱向”和“橫向”的角度將已學過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規(guī)律加以分類、合并,形成“樹枝狀”的知識網絡,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整體性?!八季S導圖”在專題復習時意義和作用更為突出,可以更快、更有效地進行課本知識的復習,促進復習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xiàn)運用“思維導圖”的班級,學生自信心都比較強,比如分析問題時都爭先發(fā)言,可以積極主動地運用自己的“思維導圖”來闡述自己的見解。
“一導三學一思”學本課堂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學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也給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對教師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要求,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有“編劇”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導演”的能力,在課堂運行中要當好“演員”,在解決問題中要當好“觀眾”。
參考文獻:
[1]李嫻靜.中學生地理課堂興趣培養(yǎng)[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5(4).
[2]劉叢蘭.地理新教材中“案例”教學探討[J].新課程,2015(12).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